瞿独伊简介
1921年生于上海,浙江人,曾用名沈晓光,杨之华之女,瞿秋白继女。1928年至1941年在苏联生活,随母亲回国被新疆军阀盛世才囚禁,1946年经营救获释,并被分配到新华社工作。1950年3月,和丈夫李何一起受组织委派,到苏联创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1957年回国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78年在新华社国际部俄文组工作,1982年离休。 “话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说呢?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期,余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来算,甚至不能按星期来算了……我愿意趁这余剩的生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写一点最后的最坦白的话。”
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狱中写下遗作《多余的话》。他用自我反省的笔触和自我剥离的挣扎,用几经残酷的坦白直指自己的灵魂深处。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的内心没有丝毫的掩饰和遮挡,透明而坦荡。
瞿秋白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并没有因生命的行将结束而减弱,他看到的是一个美好而繁花似锦的新世界,“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这年的6月18日,通过文字让自己放下包袱、了却心愿的秋白,坦然赴死。枪响的那一刻,国际歌的歌声还在飘扬,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还在回响。
然而,面对一个革命者和文人的身份挣扎、一个父亲和丈夫的亲情牵挂,历史在几番“误会”之后,才还原出一个本色秋白。
红军长征结束后,时值瞿秋白殉难一周年,1936年6月20日,中共在法国巴黎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的机关报《救国时报》出版了“瞿秋白先生殉难一周年纪念”专版,这也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以专版的形式纪念党的领导人。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决议的形式对瞿秋白作出评价:“瞿秋白同志,是当时党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他在被打击以后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主要是在文化方面)。”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应瞿秋白遗孀杨之华请求为《瞿秋白文集》题词:“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