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瞿秋白遇难32年后的1967年,《多余的话》惹来横祸。这份两万余言的遗作被认为是“叛徒的自白”,但是,在瞿独伊等人的努力下,瞿秋白不仅洗脱身后被污浊的名声,而且让人们清晰地看到,瞿秋白在生命的尽头用革命家的尖锐和文人的清高,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加掩饰并且毫不惧怕地摆在了历史的评判台上。
瞿独伊,瞿秋白的独女。瞿秋白去世时,她只有14岁。5岁见到父亲到14岁听到父亲被杀害的消息,她在父亲身边度过了充满父爱的一段时光。如今,瞿独伊独自生活在北京。
2010年3月19日,我预约来到了瞿独伊家中,时年89岁的瞿独伊依然精神矍铄,小时候在苏联的生活让她有着苏联姑娘的热情爽朗的个性,瞿独伊说,她平时会参加很多活动,散步、跳交谊舞甚至打台球。说起这些的时候,老人的笑声十分爽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舞会,让他们给我找个最好的舞伴,然后我就和他跳舞,他问我多大了,我说我刚27,你相信吗?其实我当时已经七十多了!台球也是,这里(指所住小区的活动中心——著者)的老年人都不打,只有我一个人打,即使这样也很开心,我每天都要去活动活动,打打台球。”
2011年3月30日,我再次见到了90岁的瞿独伊。一年后的瞿独伊,依然精神矍铄,未见老态,每天还在坚持压腿30个,采访中她还两次唱起了国际歌。谈得上大变化是,她搬了家,新居更为宽敞了。我道别前,她给了一份新近写的材料——《瞿秋白是如何平反的》,内容很翔实,让我采用。
虽然不是瞿秋白的亲生女儿,但是这并不影响瞿独伊对他的感情。在瞿独伊的脑海中,瞿秋白依然年轻、潇洒,因为父亲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牺牲了,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依然风度翩翩的36岁。现今,耄耋之年的瞿独伊,回望起自己漫长的人生,她想说的还是“好爸爸”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