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识母亲之前,早在1921年父亲就第一次去了苏俄,他是最早直接向中国介绍苏俄的人之一。
那是在1920年下半年,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为直接采访和报道世界各国大势,决定派出一批驻外记者,分赴英、美、法、德、俄诸国。父亲作为北京《晨报》的特派记者前往莫斯科。
1921年1月25日晚11时,父亲一行抵达赤色的都城莫斯科雅洛斯拉夫车站。1920年10月16日从北京火车站出发到抵达莫斯科,耗时近4个月。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东方司司长杨松会见了他们,安排了他们的食宿和工作。随后,他们会见了《真理报》的主笔美史赤略夸夫。在这期间,父亲见到了他一生的朋友郭质生,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东方司特地派郭质生来给父亲做翻译。父亲与郭质生一见如故,成为了终生的知己。郭质生和父亲讲了许多苏俄革命中的奇闻逸事,实际生活中的革命过程。父亲说,“考察从见郭质生起。”
父亲还见了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诗人还送给父亲一本诗集《人》。他还前往克里姆林宫采访了教育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卢那察尔斯基。
父亲到莫斯科不久,就认识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苏菲亚·托尔斯泰,还受邀瞻仰了托尔斯泰的故居陈列馆。
在父亲的苏俄报道中,也能看到这个国家真实的情形。虽然苏俄革命热情高涨,但是这个时候还是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民众沿街小便,戏院里吸烟室里烟灰火柴满地,约人常常失信,这些都是弊端。
1921年3月8日到16日,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列宁作了关于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父亲作为记者采访了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北京《晨报》从6月22日到9月23日连载了27次,新闻标题是《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第十次全俄共产党大会》,写了长达三万字的文章介绍了苏俄的方方面面的情况。
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父亲采访报道了这次大会的盛况。在7月6日,父亲在安德莱厅看到了列宁。他在当日就兴奋地写下新闻报道,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场面,并且最早向中国人描述了列宁的形象。
他说,列宁出席发言三四次,德、法语非常流利,谈吐沉着果断,演说时绝没有大学教授的态度,而是一种诚挚果毅的政治家姿态流露于自然之中。
他说,每逢列宁演说,台前拥挤不堪,椅上,桌上都站堆着人山。电气照相灯开时,列宁头影投射在共产国际“各地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的标语题词上。列宁的演说往往被霹雳的鼓掌声所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