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父亲第一次赴俄与采访列宁(2)

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 作者:周海滨


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是,他在会间的走廊里追上列宁要求采访。列宁对父亲并没有挥手拒绝,而是停下来与他进行了简短的交谈。由于列宁这个时候会务实在太繁忙,他指给父亲几篇有关东方问题的材料让他参考,然后说了几句话,便道歉忙碌去了。虽然采访很短暂,但是父亲心里非常激动,这时他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父亲在会上还采访了托洛茨基。

父亲除担任新闻记者外,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从1921年9月开始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担任翻译兼助教。瞿秋白在班中讲授俄文,担任政治理论课的翻译,讲授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等课。

1922年1月21日,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父亲是带着病参加会议的,但是他很兴奋。他的病本不轻,医生说他的一叶肺已经溃疡,只能活两三年。他除了作为参加会议的代表,还担任会议的翻译工作,非常疲惫。因此,当大会闭幕式移至彼得格勒举行时,他便病倒了,口吐血痰、发高烧昏睡了四五天。

父亲作为向中国最早系统报道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状况的新闻界先行者和最早作为中国与苏俄及共产国际之间的翻译桥梁,太需要休息了。他被送往莫斯科,然后住进高山疗养院。住院期间,父亲并没有真正的休息下来,他伏在床头写了大量的作品,光发回来的以《晨报》“莫斯科通信”专栏发表的报道就有17篇。

这是父亲第一次去苏俄,只有22岁,但是因为医生说他的一个肺已经烂了,他就拼命地工作。他说我一天不做事情就很不舒服,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做的事情远远超过他36岁的精力,5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政论,一共6卷文学篇、8卷政论篇,他还可以做很多,甚至于后来在狱中的时候,他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但是他写了一个提纲,大概有几十个题目,他准备写,有文学性的,也有政论性的。

1922年11月5日到12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陈独秀率团参加,父亲还是担任翻译工作。早在1917年父亲初来北京期间,就去位于沙滩(地名)的北京大学旧址听过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舵手的课。父亲是想报考北大的,但是堂兄瞿纯白无力资助,后来才考取的北洋政府外交部俄文专修馆,不仅学习俄语,还自学了英语、法语,为以后研究拉丁文打下了底子。

陈独秀会后邀请父亲回国工作,让他主编《新青年》季刊。1922年12月21日,父亲离开莫斯科回国,这时他已经24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