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华门外六十里,有一个名叫叶家村的普通村庄,今属南京市的溧水县。村不大,约百户。村子的东面有一座小山,高虽不足百米,但山上树木丰茂,望上去倒也有模有样;著名的秦淮河从西边绕村而过,往来船只如梭;处于山水之间的这个小村子,远远望去美丽而宁静。
算起来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村子,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村子里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气息。村里当时还没有那种如今在江南乡村常见的两层水泥小楼,民居多为老屋,粉墙黛瓦,村巷幽幽,村巷多用青石板铺就地面,而那些青石板早已被历史的脚步踏磨得又光又亮,人行其上,如行走在历史深处。
就在那一次,与老乡无意间攀谈中,一位老人叹息着告诉我:“当年长江沿岸,大一点的水码头,哪一个没有我们村的生意呵?可如今,败落了!”
老人的话并非夸张。明、清两代,溧水人以善营中药业而名扬大江南北,在全国中药业的五块金字招牌(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武汉的叶开泰、苏州的雷允上、芜湖的张恒春)中,就有两块是属于溧水人的(叶开泰和张恒春)。而其中的“叶开泰”便是从这叶家村走出去的。
老人还告诉我,就是他们这个叶家还出过一个大人物,叫叶名琛。
对于叶名琛,我是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读到过他,知道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两广总督,似乎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除此之外我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他竟是“叶开泰”的子孙,更不知道这叶家村是叶名琛家的世居之地。因此当时我就对眼前的这个小村子很是刮目相看;但是,要将眼前的这么个小村子,与一位权倾两广的总督大人相联系实在也有点难以想象。就是叶家村人,甚至叶氏本族本家人,对于这个在商场和官场都曾得意一时的叶名琛,他们也不记得多少了。
由于特殊原因,我每年至少都要去叶家村一两次,但至今从叶家老人的口中所知道的也只有两点:
“乖乖,那年清明节,叶名琛回乡祭祖,那船队停在秦淮河上,有一里多长哦!”
“那年,长江的水并不大,但叶名琛出世那天,叶家在江岸上的仓库,突然间向江里崩塌了七间——大人物出世,地动山摇呵!”
除此以外几乎一无所知。而年轻人,似乎多不愿提叶名琛,因为他们从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读到过,正是因为叶名琛的轻敌失防,才造成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的陷落和中国的失败;他们不愿叶名琛与自己的村子有什么关系,甚至还有点恨这个先辈,觉得他让他们叶氏家族受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