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秀才造反”的宿命(4)

晚清背影民国脸:清末民初的那些人和事 作者:诸荣会


当他溯江到达武汉时,湖北巡抚常大淳告诉他,长沙已被太平军包围,从水路无法从那儿通过。曾国藩不得不又一次改走旱道,绕了一个大圈,历经磨难,经宁乡、湘阴回到家乡湘乡白杨坪,当跪倒在母亲灵前时,已是1852年10月6日了,此时离他得到母亲逝世的噩耗已过去整整两个月了,曾国藩遗憾万分。就这样,太平军与这位以崇尚理学并以孝为先的大儒初次相遇,便在他的孝心上狠狠地刺了一刀。曾国藩与太平军的梁子便就这样结下了。

不过曾国藩并没因此而想走向战场去与洪秀全一决雌雄,而是遵从旧制,准备为母亲先办一个风光的葬礼,再在坟头搭一草庐,安心住下来为母亲守孝。哪知就在这个时候,曾国藩意外地接到了咸丰皇帝的寄谕,要他协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然而就是到这个时候,曾国藩也没想到自己就此走向战场。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守孝期间出去从军,岂不招天下人耻笑?再则自己一介书生,多的是纸上谈兵,真去带兵打仗,结果究竟怎样,自己都没有把握,岂能贸然行事?另外朝廷办事效率之低,官场腐败程度之深,哪能保证打胜这场战争啊?于是曾国藩给湖南巡抚张亮基写了一封推脱的信,因为他毕竟正在丁忧期间,而这期间朝廷也是有制而不能强迫官员当差的。但最终,曾国藩并没将这封信寄出去,后来的事实是他毅然结束了丁忧,从协办团练开始组建湘军。

是什么改变了曾国藩的想法的呢?一是一个更为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了曾国藩的面前——刚在奔丧路上见过曾国藩并告诉他消息的湖北巡抚常大淳被太平军所杀;二是好友郭嵩焘的一番话——太平天国只信耶稣,不尊孔、孟,彼一旦成事,我等是只读孔、孟之书长大的,自然没有活路;太平天军中“是男人全称兄弟,是女人全是姊妹”,实在乱了纲常人伦;如今朝廷又如此示弱,吾等不振臂一呼,我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道统,将从此中断而不继……

曾国藩是湖湘大儒,是朝廷命官,是孝子贤孙,但说到底,他本质上是一介书生!所以郭嵩焘的话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书生曾国藩火了,周身热血沸腾,两眼火光迸射;四十二岁的他,此时决定走出只能纸上谈兵的书斋,走向真刀真枪的战场,更决定将自己的后半生交出去做一场“书生救国”的试验,抑或是赌博;纵然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纵然前面是十八层地狱,也一往无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