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天晚上他发了篇微博:石头烤煳了。他认为他的回答,最多只能打30分。
他说《职来职往》让他开始思考,如何认识年轻人,这对他很重要,得用年轻人的语境来跟年轻人交流。打个比方,如果他有一个孩子,他的本能,是做这个孩子的教练、导演甚至是编剧,而孩子本身,可能更希望他的爸爸是另一个演员,能和他演对手戏的演员,这才是平等的交流。
石头哥的母亲今年83岁了,老人家偶尔也看《职来职往》,石头回家后母亲就跟他说:“我觉得今天这期节目你有问题。”石头开始反思自己:有时候年轻人的自信就是那么一点儿,不能去碰的,就像一个小气球,一扎它就破了,什么都没了。怎么能扎那一针呢?有个选手他自己说只上到高中,你可以鼓励他学习,但不必带上一句“你学历不高”,不必戳他痛的地方,要厚德于心,要有爱,爱就像是一缸热水,让他泡在热水缸里,把他暖暖和和地包裹起来,再去引导他。
石头说,他不是一个体贴的人,但他会尽力照顾自己的伙伴,他是个团长,伙伴就是他的兵。有时,这种照顾不见得要显露出来。
有伙伴要离职,他尽量双赢,如果不能双赢,就争取让人家带着收获走。面对要出去的员工,除了奉上双倍的月薪,他基本上只有八个字:出去看看,早点回来。这个伙伴也许不再回来,但他没权利埋怨,他们曾经在这里,曾经跟他并肩战斗过,就值得感谢。
每个人,每个公司,对面都是一面面的镜子,你做成什么样,在对方眼里就反射成什么样,美的就会反射美的,丑的就会反射丑的。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在人,人需要不断地精进,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改变,事为先,人为本。
年轻人身上有一些缺点,可能是功利,是短线思考。公司对于员工而言,其实不是公司,而是个道场、是个修道院。
他们公司有个实习生,平时看起来很普通,可他临走的时候,留下了一个厚厚的本子,里面写满了实习生要注意的细节:各个主管的习惯、哪台复印机为什么会卡、哪些网站要格外留意。平凡吧?全是细节,却令人刮目相看。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变成专家;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就会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