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来职往》里,每次我说到“4号新浪微博申晨”之后,大家耳畔就会立即出现铜铃般清脆悦耳的声音,他总能逻辑清晰地对求职者送上到位的点评。所以,谁都不会想到,从小学到高中,申晨一直都是一个特别腼腆,一说话就脸红,见着喘气儿的就会不好意思的那种男生。
改变这一点,他说要感谢他们家老爷子。很多北京孩子都不愿意到外地上大学,可当初他爸就坚持,一定要他到外地念书,去锻炼锻炼,说去哪儿都行,必须离开家,不能在北京,他填的所有志愿连河北都不挨着。我问申晨,你当时是怎么报的志愿?申晨说他报了苏州大学、山东大学和四川大学,是按照淮扬菜、鲁菜、川菜报的。于是,第一志愿被录取,他便开始了与淮扬菜的缘分。
外地的大学生活,对他性格的塑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离开京城,离开家人的照顾,申晨甚至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依赖了,一切全靠自己,见着陌生环境里的每一个人,再脸红都得硬着头皮跟人家交流。
他初中、高中都没当过班官,从来都是基层群众,他一度觉得班干部离他的生命应该特别遥远,他也不好意思管别人啊。你说有同学上课睡觉,以他那性格能怎样?走过去,轻轻摸一下同学的肩膀,红着脸,低垂下脸庞,默默不语,这是准备送人家最后一程吗?肯定不行吧。
上了大学,他们班辅导员特与众不同,一看他的档案,是北京来的同学,政治觉悟应该会高一点,见识也应该广一点,那就“请你担任我们班的副班长吧”。
晴天一道霹雳、坐地一声惊雷,平生第一次被委以重任。申晨说,当时他的喜悦和震惊,若干年后,都还没法用文字很贴切地描述,总之特别特别开心,从那开始,自信心一下就上来了。
其实那个辅导员当时也没“乱点仕途谱”。以申晨的具体情况、知识积累来说,在班里他还真的挺优秀的。就说文学底子吧,他初中、高中的时候不是特别腼腆嘛,平时又很少出去疯玩儿,就特别爱待在家里看书,中学六年他看了多少书呢?他们家有六个大柜子,里面全是书,全是申晨自己的书,全是申晨看过的书。
阅读这种事儿,显性作用往往在孩子身上是有潜伏期的。书看得多的学生,在初中、高中显不出来,到了大学优势一下就显现出来了。虽没当过官,但书里那么多的道理、智慧,不会还给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