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说在他身上,发生过很多特别奇怪的事,但他总能主动地找到一个突破口,转危为安。后进变先进,上大学是,当班长是,不挂科也是。
比如,他小时候一度痴迷打电玩,爸妈就把他反锁在家里。他很想出去,不可能跳楼,但又没有铁门钥匙。他就把家里所有的钥匙找出来,有几十把,但都不是铁门的钥匙。他把它们全部排在一起,从第一把开始试,看到这儿,所有人就觉得那不可能对不对?但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当他试到40多把的时候,有个钥匙刚插进去一半,铁门打开了!之后,他用那一把完全不是铁门的钥匙,自由进出家里半年多,爸妈都不知道。这真的是我听过的一个特别离奇的事儿,幸亏是自己家门,这要是邻居家的,估计要吃牢饭了吧。
到今天为止,刘同觉得这个烙印始终抹不掉,不是自鸣得意,也不是羞于面对,就是一个记忆的烙印,当然,是一个正面的烙印。这让他变得敢于面对一些危机,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事情发展到令人崩溃的时候,很多人选择的方式就是不管了,反正事儿已经弄砸了。但刘同就用他的方式再做最后一搏,就算垂死挣扎,也绝不束手待毙。
比如他的第一本书,他没参加过新概念,出道不比韩寒、郭敬明,当时他觉得自己很差,但是又有个奇怪的念头,觉得念中文系,应该出一本书。这是什么逻辑?念建筑的都该自己盖个大楼?念动力学的都该造颗导弹?可这就是他的怪逻辑。
他花了一年写了一本厚厚的东西,投了不下30家出版社,还在天涯那些论坛发了好多帖,“大四学生热爱文学,文笔幽默,想寻找出版社出书,只要你看上了愿意给我出,我不要一分钱”。然后还坐火车去武汉,一家一家找出版社,一家一家投稿,虽然有时坐了十几小时火车就等来三个字“放那吧”。但他仍然坚信这本书一定会出,结果第一本书真的就出了。
后来刘同采访某位明星,一个挺自以为是的人。因为这位明星以为自己讲的话特别的牛,别人问的问题都是垃圾,上刘同的节目时依然积习难改,聊了40多分钟,问他任何问题,他明明知道记者的意思,就是不好好回答,40多分钟没有一个问题能用。刘同觉得这期节目可能播不了了,浪费了所有人的时间。
于是刘同心里就想,好吧,这期节目我不播了,但是自己要很有礼貌地跟那人摊牌,就说,如果你那么不想回答我们问题,坦白讲这期节目我们不播了,我们已经决定了。坦白讲,又是“坦白讲”,这是他最爱用的三个字。从那一刻开始,刘同就想反正大家都不要面子了,无所谓,反正不播你,我节目又不会死掉。
轮到这位明星慌了,他可能突然意识到“从家出来到现在浪费了我两小时,你告诉我这期节目不播了,我必须自己把这期节目救回来”。于是这位明星就开始打圆场,开始救这期节目,后面讲的很多东西就正常了,没再耍他的大牌。我真后悔怎么没早点听刘同讲这段,因为那位仁兄上我的节目时,我也几乎被他逼疯。
刘同说,早讲也没用。他说得对,我一直对每个人都比较和善,天秤座嘛,不会轻易跟人撕破脸。那种垂死挣扎的方式,是我学不来的。就好比人坐的热气球即将坠毁前,要把食物丢掉,坚持飞一段,把水也丢掉,再飞一段,衣服、器材也全扔掉,最后人赤身裸体,才有可能保命。
好多人对待一件事,这件事基本上已经无望后,就会束手待毙,其实事情的失败只因意识上已经放弃。不就是扔东西嘛,人最难扔的是什么?面子。反正都这样了,先把面子扔掉再说,人的面子都扔了,还有什么后果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