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三的时候,刘同已经渐渐放弃了刚入学时的幼稚想法,他慢慢明白,师大中文系跟进宣传部、走仕途没有一分钱的必然联系。在省会城市生活,眼界逐渐开阔,他对媒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寒假回家,他去郴州的电台实习,正好所有正式员工都要放假,电台主持人都想早点休息,刘同这些实习生们就有机会上手,帮忙剪辑、帮忙主持连线节目。那时候他的普通话不好,恰好电台有方言节目,还透着亲切。连线那头都是些细琐的事情,比方说谁家有套房子要出租了,600元一个月,他就用方言帮着传达信息。
偶尔也有不靠谱的电话打进来,比如说有一辆套牌车要转卖,售价多少,刘同就傻不棱登地在节目里说:是这样的,有一位姓杨的先生,他有一辆套牌车要转手,谁要套牌车可以跟他联系。后来他才知道,套牌车是违法的。
情人节的时候,人家打电话来点歌,刘同接电话:你好,请问你要点什么歌给你男朋友?那女的来了一句:我要点一首,《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他一听,傻了,啊?就赶紧把热线切掉,还在那儿装:喂,喂喂,这位听众的电话断了,可能是信号不好,我们来接听下一个。
虽然这段实习期很短,但媒体都有共通性,多多少少还是积累了些经验。
那时候,湖南电视台总编室有一本内刊叫《新电视》,是内部交流用的,要招实习生,就去湖南师大中文系。一看刘同的简历,在电台实习过,做了那么多节目,就选中了他,安排他做主编助理。
他要做的工作,是跟各个台的节目主持人打电话,约专访,只负责约稿就好。有次碰到一个不靠谱的编导,说周一一定给稿子。到了周一,刘同打电话过去,对方说:对不起,我们没空写这个,要不这样吧,你是我师弟,你就来跟我们混几天,看看我们是怎么工作的,你帮我写写,哥包你的饭。
刘同一想,这事儿好啊,能蹭着看节目,还能管饭,那就去吧。之后他就穿梭于《快乐大本营》、《音乐不断》、《玫瑰之约》这些节目组,看他们吵架,看他们审片,看他们改稿,看他们的工作方式,同时他也认识了好多人。
到大四了,他都没想过自己能进台里,电视台真的挺难进。那一年台里也没在湖南师大做校招,于是他就去蹭面试,第一站是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