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当中,天才毕竟是寥若晨星,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之所以有人会取得成功而大部分人会庸碌一生,关键在于于能否尽快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所在,将其打造成为特长,并最终做大做强。所谓“事业强不强,关键在特长。好运长不长,根本在强项。”一个人样样通样样松,永远难成大器。而发现自己的优势,通过聚焦,打造优势中的优势,把一个点变成原子弹,用一个亮点照亮世界,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你的位置在哪里?哪里是你的最佳位置?就在你的特长上,就在你不断发扬光大的亮点上。
特长要特,特长要长。凡是特长就一定要特殊,要与众不同,要超凡脱俗,要出类拔萃。哈佛大学一位校长曾将学校一年一度的最高奖项颁发给了一个做苹果酱的女生,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校长的解释是,哈佛的学生必须有特长,没有特长的人才是不可思议的。而特长是不分大小,不分高低贵贱的。这就是美国人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有特长意味着有本领,意味着能够为社会做更多贡献。这种人才观与我们一味重视高学历的人才观相比,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我们无法做出这样的推论,毛泽东如果在今天,连一个大学老师的职业都很难找到,因为他只有中等师范学历。
杜威说:“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个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他的特长,因为这种发展最能和谐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的任务应当重在扬长,应该帮助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提高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我们不能教兔子游泳,教猴子耕地,但是我们却可以引导兔子奔跑得更快更好,引导猴子上树上得更快更好。请深思:你到底是一只兔子还是一个猴子?是一只鹿还是一只鹰?你的特长究竟在何方?
特长要避短,特长要扬长。美国盖洛普公司提出了颠覆传统认知的优势理论。指出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发挥处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弥补自己的缺点和缺陷。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对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既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他们误以为只有比别人的缺点更少才能取得成功,于是就不遗余力地弥补自身缺陷、弱点,结果缺陷和弱点不但没有克服,反而将自己的优势湮没了。为什么弥补缺陷和弱点适得其反呢?因为世上万事万物包括高级动物人类都是优势与缺陷、优点与弱点并存的,一个人的一方面的优点必然伴随着相应的弱点,某一方面的弱点也必然伴随着相应的优点,某一方面的优势必然伴随着相应的劣势,一方面的劣势也必然伴随着相应的优势。这就是辩证法。这就是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把精力用在改缺点上,无异于将一块碧玉上的瑕疵彻底根除,其结果只能是连碧玉本身也破坏了,因为白璧微瑕,瑕疵与碧玉主体是与生俱来互相依存的。因此,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发现你的优势,发挥你的优势。这样缺陷和弱点就微不足道了。而且缺陷和弱点在某种条件下还可以转化为优势和优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