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乾隆十三年《商南县志》卷十一,《纪事》;乾隆十一年《雒南县志》卷一○,《要事》引旧志。
⑸《绥寇纪略》卷二。
⑹同上。
⑺同上。崇祯七年三月,明廷提升原大名兵备道卢象升为郧阳抚治,接替了蒋允仪,见《明大司马卢公奏议》卷一,《到任谢恩疏》。
⑻《平寇志》卷一。
⑼《绥寇纪略》卷二说:“贼之入蜀者未逾月而返楚又二、三万。”
⑽傅永淳(当时任陕西巡按):《劾总督陈奇瑜疏》,引自康熙二十四年《灵寿县志》卷一○,《艺文》下。
⑾同上。
⑿明兵部尚书张凤翼在崇祯八年二月的一件题本中说:“去岁陈奇瑜曾抚过男妇四万有奇,一激则铤而是(走)险”,见《枢政录?策寇》卷一○。陈克家补纂《明纪》卷五三和夏燮《明通鉴》卷八四,载当时陕西巡抚练国事的奏疏说:“汉南贼尽入栈道,奇瑜檄止兵。臣未知所抚实数。及见奇瑜疏:‘八大王部万三千余人,蝎子块部万五百余人,张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余人’。臣不觉仰天长叹!夫一月抚强寇四万余,尽从栈道入内地,食饮何自出?安得无剽掠?且官军防护,一大帅止将三千人,而一贼魁反拥万余众,安能受纪律耶!贼皆借口归籍,然延安州县骤增四万余入,安集何所?合诸征剿兵不满二万,而降贼逾四万:岂内地兵力所能支?”按,文秉《烈皇小识》卷四,说受抚的起义军总数为三万四千余名。《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七,作“上籍军门者一万七千人”。
⒀傅永淳:《劾总督陈奇瑜疏》。
⒁文秉:《烈皇小识》卷四。
⒂《绥寇纪略》卷二。
⒃《杨文弱先生集》卷二六。
⒄《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七。
⒅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史籍都讲到义军是经栈道出险的。当时宝鸡生员韩珽上言,驳斥陈奇瑜关于“激变”的说法就指出,义军“一出栈道即破凤县,杀唐三镇乡官辛思齐家一百八十口。八百里连云栈横尸撑柱,四十村落尽为灰烬,此在宝鸡之南,岂亦激变所致乎?”(《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七)。这里虽多诬蔑夸张之词,但以当地人谈事件发生的位置,大抵是不会错的。所谓八百里连云栈道是指北起宝鸡益门镇,南抵褒城的古道。崇祯十二年八月,杨嗣昌疏中说:“至于通栈之法,臣部时切访求。有新推汉羌中军朱国玺深知其事,谓连云栈从褒城至益门镇,八百里中惟弹丸一凤县耳。”见《杨文弱先生集》,卷三四,《复瑞王营兵鼓譟疏》。清初陕西总督孟乔芳,在顺治四年的一件题本中也说:“至于栈道为通汉入蜀必由之路,南控褒城,北连宝鸡,计程七百余里,皆深山茂林,杳无人烟,中惟凤县城堡,仅有居民二百余人。”(《孟忠毅公奏议》)。这些材料都说明某些史籍把起义军被困地点搬到兴安是违反事实的。再从起义军出险以后的情况来看,诸书都记载李自成等部立即占领凤县,沿凤翔、麟游,乾州一线进军。也表明起义军被围困的地点在汉中,如果是在距离较远的安康,就不可能立即占领凤县。
⒆《绥寇纪略》卷八,载韩王之言:“九月初五日攻平凉,不下,转攻四境,平凉属城十破其五。”
⒇《平寇志》卷一。
(21)同上。
(22)乾隆三十一年《嵩县志》卷六,《星野?附祥异》所引康熙三十一年卢志逊所修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