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帝王当道(21)

一言难尽:明与前清历史现场 作者:张嵚


王振还经常帮朱祁镇拿主意,比如怎样对付“三杨”这些大臣,比如怎么讨祖母张太皇太后的欢心。有一次,笃信佛教的张太皇太后,欲带朱祁镇去城外拜佛,而文官们对此颇有微词。朱祁镇更感到两头为难,王振给朱祁镇出主意,朱祁镇应该给太皇太后进言,让她在皇宫里立佛像,祖孙一起朝拜,这样既显虔诚,又不给留下朝野“劳民伤财”的口实。此举果然奏效。张太皇太后喜得大赞朱祁镇。从小到大,朱祁镇就是这样被王振手把手教出来的。

后人指责朱祁镇疏远大臣,宠信宦官,而朱祁镇之所以这样做,除了国家大事的分歧外,却也因大臣们自己不给力。以“三杨”重臣为例,其中排名最末的杨溥,是个行政能力有限的老学究。排名第二的杨荣,经济上不干净,他的亲信们贪污腐败极其严重,他自己更广收贿赂,连家里的马匹,都是边境将领赠送的。而排第一的杨士奇,虽然自己清正廉洁,却养了个不争气的儿子。他的儿子杨谡为祸乡里,多年以来杨士奇更百般庇护,最终闹出了人命案。事发后,声誉扫地的杨士奇从此“缄口闭户”,更不敢与王振争权。而另一位辅政大臣胡濙更荒唐,宠信江湖卜卦的他,推荐一个叫龚谦的骗子为官,没想到此人居然闹出诱奸妇女的丑闻。这几位大臣的拙劣表现,也无疑令朱祁镇坚定了一个判断:宦官,才是最可靠的。

正统一朝的政局,众所周知的是,王振依仗着朱祁镇的宠信,经常残害忠良,打压政敌,甚至将多名政敌迫害致死。而作为王振“后台”的朱祁镇,对待大臣格外温和,群臣的奏报,哪怕是再激烈的言辞,他也能善言以对。虽然许多大臣的建议他常不接受,但面子上,总还是虚心的。就在王振迫害群臣时,许多次关键时刻,他也出面阻止,比如直臣李时逸痛骂王振,被王振打击报复,命锦衣卫特制重型枷锁,把李时逸囚禁在国子监门口。可怜李时逸眼看要被折磨致死,朱祁镇得知后随即过问,迫使王振不得不释放李时逸。一代直臣,这才得以保全。在大臣眼里,宠信宦官的朱祁镇,很多时候却是个宽厚皇帝。

“土木堡之变”前朱祁镇的过失,除了宠信宦官外,最重要一条,就是他的“宽厚”,除了屡次减免赋税、招抚流民等善举外,明朝历史上,朱祁镇也是朱元璋后少有的厚待亲族的皇帝。《明史》《明实录》中记载较多的,是他对各地觐见藩王以及自己亲眷们的厚赏,主要是赏赐土地以及珍宝。前者,需要划拨国家土地,后者,则需要在各地开采“银厂”。结果明朝土地兼并越发严重,百姓负担重,他在位的前十四年,发生了“福建邓茂七起义”等动乱。另外对各地御史揭发的军队战斗力低下、腐败严重的问题,朱祁镇往往下诏书“申斥”,而不做任何实际的处理。而这十四年,也是明王朝自然灾害多发的十四年,江南连续发生水灾,北方连续发生旱灾,表面繁荣的大明朝,其实早已内忧外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