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里记载,在朱见深在位的二十三年里,每当朱见深听说闹灾的消息后,就会叹息不已。如果有关部门赈灾速度迟缓,他就会更加叹息不止。后人诟病他设置“皇庄”,并在内宫里开设“小金库”--内帑,而他“内帑”中的存银,相当多都用来赈济灾民。他的执政时代,二十三年共减免灾区税粮一千九百多万石,平均每年近百万,这还仅仅是“官田”的减免数字,就已是明朝历代最高。即使是批评他最多的明史典籍《罪惟录》中,也称他在位期间,老百姓的生活“幸斯小康”。
朱见深另一个得到称赞比较多的,是他的“仁君气度”,也就是和气。被诟病不纳忠言的他,却是明朝万历之前,少有的没有处死过言官的皇帝。即使是受他处罚,尤其是被“杖责”的官员,遭杖责的数目,也多在三十下以内,甚少有前面几代皇帝动辄五六十大板的酷刑。《明史》上认为,明王朝言官力量走向强大,正是从朱见深在位时期开始。
仁君气度的朱见深,有时候也有“暴力”的时候,有时候把他惹急了,他甚至会亲自动手打人。而且打人的工具,往往是“非常规武器”。比如宦官怀恩一次曾劝阻朱见深,请他赦免因抨击朱见深崇佛而下狱的御史林俊,朱见深当场怒从心头起,随手抄起一块砚台朝怀恩砸去,若不是怀恩躲得快,肯定砸得满脸花。无意之中,他创造了一个“记录”。明朝正史记录,两个在战场之外曾亲手打人的皇帝之一(另一位是朱元璋),他也是一个亲手打人,却不用常规凶器的(朱元璋用鞭子)。
大臣们向朱见深当面提意见的时候,他虽然能控制住脾气,却常常“非暴力不合作”,任对方说得如何天花乱坠,自己却打死不搭腔。按照俗话说,就是个“闷葫芦”,搞得大臣们直憋气。御史陈音看不下去了,为朱见深上“奇文”一篇,文中指责说,“皇上您虽然经常听我们说话,但是却从不向我们提问,而勤学好问,才是学习的优良传统。希望皇上您能够每天抽出时间来,找几位饱学之士,向他们提问题,这样咱大明江山就能稳固了”。奇文送上去,朱见深依然“闷葫芦”,看完后也没回音。
朱见深遭后人诟病较多的另一个污点,就是他在位时厂卫横行,宦官专权。他信用宦官的原因,则来自于他所开创的大明皇帝新工作方式--不上朝。他登基不到五年,就开始消极怠工,整天缩在深宫里。平时的生活,除了整天炼丹修道、追求长生不老外,基本就没正事了。很少去参加早朝,更不用说接见大臣了。在他身后,明朝的皇帝们,开始不断有人沿着他的足迹,打破他的这项记录。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贵妃去世,朱见深感到半边天都塌了,此后他日日在宫中悲痛不已,很快就起不来了。是年八月,四十一岁的朱见深与世长辞。太子朱祐樘即位,即历史上的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既是明朝历史上的苦命皇帝,也是个幸运皇帝,他苦命在于,他的母亲纪氏,只是皇宫内一个普通宫女,偶尔得到朱见深的宠幸生下了他,却一直迫于万贵妃的淫威不能相认。一直到他七岁那年,朱见深才知道有他这么个儿子,可父子团聚的代价,就是母亲被万贵妃害死。他童年的家庭,始终是残缺的。然而他又是非常幸运的,至少,他躲过了两次极危险的暗算,第一次是他出生时,母亲生他前,已经被万贵妃派人强迫喝下打胎药,却还是奇迹般把他生了下来,只因中过毒,所以头发缺了一块。他和朱见深父子相认,并被立为太子后,万贵妃仍然没停止对他的陷害。朱见深晚年,曾动过废黜他太子位的念头,连一向是他亲信的宦官怀恩,都被赶到凤阳守陵。就在最绝望的时候,突然泰山地震,钦天监(天文台)给出的理由是:因为皇帝要废太子,所以老天爷发火了。怕老天爷发火的朱见深,也就只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