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这便是传说中的“烛影斧声”。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而无法证实,遂成为千古疑案。
司马光《涑水纪闻》中极力为宋太宗辩解。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已是四鼓时分,宋皇后派内侍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往开封府召赵光义,晋王的亲信左压衙程德玄己在门口等候,赵光义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三人于雪地步行进宫。据此,宋太祖死时,赵光义当时不在寝殿,不可能“弑兄”。太宗登基以后,“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之说一直不断。至南宋高宗赵构时,普遍有种说法,说因为太宗登基不明不白,所有才会让后代失去半壁江山,后又有孟太后太祖托梦一说,赵构最终传位给太祖之子赵德芳之后赵昚。
赵匡胤登基后,追尊已逝的父亲赵弘殷为宋宣祖,母亲杜氏为皇太后。一次,赵匡胤跪见杜太后于大堂之上,左右皆向杜太后朝贺,唯独杜太后愀然不乐,旁人问:“臣曾听闻母以子贵,今日太后之子为天子,有何不悦?”杜太后说:“哀家知道为君难的道理。天子统治者天下百姓,若治世有道,则受百姓尊崇,反之,则连一介匹夫都不如,这也是哀家所担忧的。”太祖闻后跪曰:“谨受教。”建隆二年,杜太后病危,以后事相嘱,特命赵普入记遗命。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你为何能得天下?”赵匡胤忙答:“皆父祖与太后所积恩德。”太后说:“不对,是由于柴氏让幼儿即帝位。如果后周有年长的君主,你能有今天吗?你百岁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位于光美,光美再传位于德昭。四海之大,如能立长君,则社稷无忧了。”赵匡胤哭道:“儿铭记教悔。”赵太后又对赵普说:“你也要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赵普于床前写好誓书,并署以“臣普记”,然后置金匮之中密藏。“金匮之盟”一事,后人亦有异议,认为此乃赵光义为自己即位而伪作,赵普可能为同谋。
金匮之盟解决了宋太宗继位的合法性问题,宋太宗很是满意,但金匮之盟的传闻中还有“先传光义,再传光美,再传德昭”一说。太平兴国六年,宋太宗逼死宋太祖之子赵德昭,宋太祖的另一个弟弟赵光美,也抑郁而死。至此赵光义才终于心满意足。
在灭掉北汉时,由于没有给军士应得的赏赐,军士们心中颇有怨言,因此赵光义逃走后,军中有人议立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为主。高梁河之战结束后,武功郡王赵德昭上谏道:“当先行太原之赏,再行幽州失律之罚。”宋太宗赵光义大怒,说:“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德昭竟拔剑自刎死。自此宋太宗不再相信禁军,禁军地位一落千丈。
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北宋太祖赵匡胤,即是官拜五代后周禁军统领,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由禁军拥护为开国皇帝。北宋的禁军数目非常大,所养兵员为历朝之冠。据钱穆《国史大纲》说,宋开国之初禁军有二十万左右,以后则愈增愈多,至北宋中叶,禁兵增至八十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