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拘一格选人才
袁世凯的小站班底主要由这么三类人才组成:
第一,家兵家将。铁哥们儿徐世昌在北京是个坐冷板凳的翰林,从1886年中进士进入翰林院直到1897年,11年间愣是没有放差或者超擢的机会。此时正在家中为母丧丁忧,袁世凯把他临时弄来,做了参谋营务处,可拿一份高工资。表弟刘永庆,一直在朝鲜跟着表哥干了,这次做了粮饷局总办兼转运局总办。老部下吴长纯,担任新建陆军步兵右冀第二营统带。家佣儿子吴凤岭,从小与袁一块长大,袁投军时他就是跟班了,担任新建陆军马队第一营后队队官。雷震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在朝鲜做过袁的教习,担任新建陆军步兵右冀第三营后队队官。江朝宗,甲午战争时随袁世凯在东北转运粮饷军械,担任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在徐世昌之前)及学堂监督。除此之外,还有差弁、亲兵十数人,袁世凯也各尽所能,把他们安置到了各个岗位。
第二,北洋武备学堂学生。北洋武备学堂,乃李鸿章创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陆军武备学堂,教官全是从德国聘请,学生素质自然不低。但由于淮军老将不信邪,所以这些毕业生在淮军部队里并未受到重视与重用,相反,经常遭遇各种哂笑与轻慢。袁世凯把其中的佼佼者收拢过来,破格提拔,大胆使用。几个月不到,就抽调一百三十多名,充实到了各个岗位。后来出名的计有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段芝贵、张怀芝、王英楷、李纯、王占元、田文烈等等。
第三,淮军旧将。一是袁世凯本人延纳,二是让李鸿章等大佬推荐。袁世凯延纳淮军旧将,著名的有张勋、姜桂题、倪嗣冲、王永清、龚友元、阮忠枢、言敦源、王怀庆等。
由于将弁全部是出于淮军行伍或者北洋武备学堂,甚至袁世凯的家兵家将也与淮军血肉相联,所以有些学者把新建陆军骂作“淮军余孽”。这就有些过分了,历史学家怎么能把史学搞成骂大街呢?
班底之外,普通兵的选拔也有了严格的格式:士兵年龄限在二十至二十五岁;力限平托一百斤以上;身限四尺八寸以上;步限每一时行二十里以外;取具邻右保结;报明家口住址;曾吸食洋烟者不收;不安分,犯有事案者不收;五官不全,手足软弱,体质多病及有目疾者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