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6月,政府招袁世凯北上勤王。袁回曰:京师为天下根本,我应该去的。但是东省也很重要啊,我一走就乱套了。有人认为这是袁世凯虚伪。我觉得,他还是实在了。因为他知道,他的部队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而且,他一走,山东肯定要乱。但是又不得不有所表示,于是派孙金彪带领三千人马北上。政府一听说东省也重要,遂同意袁不再派兵,于是,袁赶紧撤回孙金彪。但是政府却又要他们奔赴天津。袁世凯不愿意了,天这么热,光叫我兵来回跑呢?遂不奉朝命。政府再命,袁世凯改派夏辛酉率兵北上。7月14日,天津沦陷。夏辛酉去了也不顶用,净在路上逗留观望了。北京危急,太后又命袁世凯北上勤王。袁世凯依然按兵不动。手下张勋请缨,愿独树一旗,作马革裹尸之计,以报君父大仇。对于这么一个憨蛋,袁世凯光口头奖励,说他是个好同志,就是不批他上前线。对于义和团,他撵着他们上前线,政府正式招抚义和团后,山东义和团蠢蠢欲动,袁世凯对他们的要求是:天津前线更需要你们,快上前线去扶清灭洋;谁不上,光在山东捣乱,谁就是假义和团,别怪我不客气。
(六)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广总督李鸿章都知道太后是在玩火,对于北京的谕旨,均不奉诏,并且与西方各国策划出一个互不侵犯、互保安全的东南互保同盟。袁世凯也加入了。事后袁世凯跟属僚说:“此次变乱,各督抚中如无我辈四人搘柱,国事尚可问乎?”
(七)8月,政府不但把李鸿章由两广总督调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还让他做议和全权代表。袁世凯早就认定,“和议将开,筹办善后,自以抚恤被扰教民为第一要义”。于是主动命令州县官吏亲赴各乡调研,将团民财产查封变价,以作抚恤之用。地方官不好好查,袁世凯就说,将来所需抚恤款项,由地方官自行筹备或自行垫赔。看来他还是有先见之明的,知道最后就是这么个结局。
(八)12月,八国联军打到了直隶南部,与直隶邻近的山东各县纷纷告警。袁世凯认为,山东的义和团已剿灭殆尽,八国联军没有借口前来侵犯。同时他给德国驻京公使穆默等人打招呼,要求八国联军不要进入山东地界。由于没有及时得到穆默等人的回复,袁世凯遂让各县打造山东界牌,到处竖立。甭说,还真管用,八国联军一看到山东界牌或者墙壁上书有“此山东境”字样,便立马儿掉头,不加进犯。这一切,让山东绅民齐声感颂。
(九)由于袁世凯的保教措施,导致义和团的首发地——山东居然成了洋人的避难地。不但在境洋人得到了妥当的保护,就是外省洋人也纷纷前往,得到了袁世凯的周密护卫。这一切,让袁世凯在洋人眼里闪闪发亮:中国官员也有讲游戏规则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