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采纳新的行为准则01

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1900-1927) 作者:叶维丽


  

1906年夏季,有两名女生出席在麻省安姆斯特(Amherst)举办的东部留美学生年会,其中一人是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时在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Wesleyan Female College)读书的宋霭龄。一年以后在麻省另一地举行的夏季年会上,参加者除了一百多名中国男生,还有9名女生。她们吸引了当地人的注意。一家报纸称她们“好看”,装束上像“扬基(美国北方人)”,一些人的发型“很漂亮,但有点怪”。[1]这家报纸还说,这些女生开会时坐前排,还享受其他一些优待,得到了“男士们的尊重”。[2]

为了吸引女生参加夏季年会,会议组织者为她们提供免费火车票及免费吃住。招揽女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男生出席会议。从一开始,夏季年会就有一个功能:鼓励男女学生社交。从1915年以来,这一目的变得愈加突出。到了1920年代——如本书第一章中指出的——它已压倒年会“严肃的”的一面。20世纪头十年留美学生会进行的社交试验,比五四新文化运动鼓吹者提出这个问题早了十来年,它是近代中国“男女社交自由”的最早尝试。邀请女生参加年会是组织者们有意为之,是在公然对抗男女有别的中国传统。而参会女生的勇气尤为可敬,因为她们深知中国社会森严的规矩。直到1916年,在女子教育被官方认可十年之后,教育部颁布的规定中仍禁止女生14岁以后进男女合校和选择“自由婚姻”,违反规定就有被学校开除的危险。[3]留美男女学生混合在一处开会,是对中国传统习俗的无视,学生们也借此体验了在国内享受不到的自由。

参加会议的女生常出现的地方是会议的卖场(bazaar),在那里“充当售货员”;或晚会的舞台上,在上面演奏乐器。[4]她们的角色往往是辅助性和装饰性的,符合“赏心悦目的伴侣”(pleasant companion)的模式。此外,由于女生人数的稀少和会议时间的短暂,两性之间很难进行真正有意义的交往,其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常听到男生们抱怨与女生的谈话“乏味”。虽然有一年一度的年会,他们对女生仍然缺乏了解。直到1924年,一位女生仍这样说:“‘女生们在一起都说什么’让男生好奇……当男生通过真诚的友谊和交往对女生有更多的了解时,女生之间的谈话就不会显得那么神秘了。”[5]

留美学生会鼓励中国男女青年自由社交的尝试似乎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它表明中国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上遇到的困难。同样的困难也反映在与美国女子交往时,这时会暴露出对美国社交习俗的误解和无知。一位学生这样评论道:“在美国人们乐于为女性服务,但通常这不是为了能与女性亲密,而是因为尊重女性是社会风尚……在中国由于男女授受不亲,对女性的些微彬彬有礼就有可能被误解。”[6]由于从小在行为上受到男女有别的严格规范,到美国后许多留学生有社交障碍(socially handicapped)。为了使他们熟悉基本的行为规矩,需要给他们提供礼仪上的指导。一篇专门写给男学生的文章一一列举了在一百多个公共场合中的处事方式,许多涉及如何与女性交往,如“让女士先走”,“起立以示对女士的尊重”,“为同行的女士拿东西”等等。男士被告知要注意仪容,要经常刮胡子,以免“让女士讨厌”。[7]学习西方人绅士风度的动机是复杂的,它可能出于真正尊重女性,也可能是为了赢得美国社会的尊重。意识到中美在与性别有关的礼仪习俗方面的不同,一些留美学生明白他们需要调整和改变自己的举止行为。对女性谦恭有礼是身为“现代人”的标志,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女性的真正尊重。

男士们被告知要照顾女人,但也被提醒不要做得过分,不要把“善意和友好的表示”当做“亲密关系的邀请”,因为美国女子“通常”都是善意和友好的。他们还被告诫说,看见“男女拉手、接吻、在公共场所挽着胳膊走路”等行为不要大惊小怪。[8]这意思是说,一些行为美国人可以做,但中国人不宜模仿。它显示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一个排华情绪明显的国家里是很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建议都只与如何在公共场合行事有关,只有一条与男女私情稍有关联,这是一个负面的告诫:男士不要给刚认识的女士买贵重的礼物。[1]总之,有关如何在私下与异性交往的建议极少,但这方面的指导却越来越需要了。



[1]  “Nine Young Women in Attendance at the Conference of Chinese Students at Ashburnham”,费林(Fearing)“中国留学生年会剪贴簿(1908—1914)”(Scrapbook on Chinese Alliance conferences)。

[2]  Ibid.

[3]  《教育杂志》第8期(1916年10—12月),第61页。

[4]  “Bazaar a Success”,费林(Fearing)“中国留学生年会剪贴簿(1905—1814)”。

[5]  Dorothy Tsienyi Wong, “Among us Girls”,载《留美学生月报》1924年6月,p.49。

[6]  蔡正:《旅美闻见》,载《留美学生季报》1919年秋季,第129页。

[7]  曹伯权:《留美日用礼节说略》,载《留美学生季报》第 1期 (1919年春季),第201—210页。

[8]  同上文,第208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