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应该具备的要素:强大的师资、优秀的生源、显赫的校友、一流的设施、美丽的校园、雄厚的财政实力……诸如此类,哥伦比亚大学一样都不少。她是理所当然的世界级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教职员和校友中出了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可是如果仅有这些,那哥伦比亚大学还不称其为哥伦比亚大学。从1754年建校以来,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传奇,一部典型的美国式的传奇。
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是只有8个学生的“纽约学院”。幸运的是,这所小学校居然得到了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皇家特许状,钦定校名为“王家学院”,允许学校教育不受宗教教派的限制,这与美国东部其他受教会控制的老牌大学截然不同。这种弥漫在校园里的自由思想所结下的硕果,就是使得“王家学院”成为美国独立革命的温床。美国独立革命时,哥伦比亚大学毅然承担起历史使命,成为培养革命者的摇篮,有多名学生参加到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不少人后来成为美国国家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其中包括:美国最高法院首任首席法官约翰·杰伊;美国联邦政府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美国宪法最后定稿人古温纳·莫里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罗伯特·利文斯顿。
1784年美国独立革命后,“王家学院”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意在反映纽约市人民的力量和体制的变革。1896年身为哥伦比亚大学第9位校长的塞斯·劳决定将哥伦比亚校园内自1754年以来陆续建立起来的8个各自独立的学院合并成为一个完整的大学,并命名为哥伦比亚大学。激进的革命精神一直保留下来,哥伦比亚大学敢为天下先的吃螃蟹精神使得其魅力非凡。1912年,这个校名经纽约市政府批准正式使用,沿用至今。今天,哥伦比亚大学已经成为拥有学院18个,学系近100个,在校生近20000人的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随着发展的需要,1817年哥伦比亚大学经历了一次迁徙。今天的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市曼哈顿西面:主校园由70座大型建筑物构成,鳞次栉比,富丽堂皇。由于位于寸土寸金之地,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虽然面积是常春藤盟校中最小的,但它仍然让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那是欧洲希腊风格的传统建筑,每天我都要静静地在校园里散步,我喜欢那种感觉,是神圣的静谧。尤其是位于校园中央的大草坪上,当你望着四周红砖:铜顶、气势磅礴的建筑,你就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廊,恍如隔世的沧桑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哥伦比亚大学最引以为自豪的部分是学校的图书馆。全校共有26个图书馆,总藏书量达870万册,居全美第6。各个图书馆又各具特色,东亚图书馆的藏书,也许比不上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国会图书馆,但因为纽约是世界之都,国际人士来往频繁,东亚图书馆的出借率可说是全美东亚图书馆中最高的。新闻系图书馆,收集20年来《纽约时报》的剪报档案,教育学院的图书馆则收集了美国70年来的中小学教科书和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小学教科书。在这里,你甚至可以找到欧洲多年流失的经典,那是书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