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侧卧推正法:用于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尤其对颈轴变直反张者有效。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术者用拇食二指夹持其向后突起的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将其头做前屈后仰活动,当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之在运动中推正。
有滑脱错位者,推正时双手加力将头向上牵引,复位效果更好。(图54)本法可改为仰卧位进行。
9、牵引下正骨法:用于颈椎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变性并发椎体及关节各类型错位。
利用牵引时椎间隙相应增宽后进行手法复位,对小关节有交锁现象时更为安全。
牵引使前后纵韧带和项韧带拉直,故牵引下推正法能复正椎体和后关节前后滑脱式错位。并能使黄韧带皱褶舒缓复原;有利于前后滑脱式错位关节的复正;牵引能使早期变窄(尚未硬化前)的椎间隙增宽。故对椎间盘变性合并多关节各类型错位易于复正;中下段颈椎多关节旋转式错位时,徒手复位常因错位方向复杂而复位不满意,牵引使全部颈椎被拉直,有利于手法逐个进行左右不同方向的复位,不会引起错位方向相反的关节加重错位而出现不良反应,故多关节错位者用手法将C1/2 颈椎错位复正后,可采用牵引下正骨法治疗中下段颈椎;对椎间盘突出者牵引时椎间隙被拉宽,有利于髓核的还纳,故有较好的整复作用。牵引下正骨与徒手正骨手法原理相同。根据治疗需要,“动点”用动头或动肩,“定点”选棘突或横突均可。
患者坐于QY - 7 型牵引椅上。牵引力成人16 20kg,颈椎牵引角度,由垂直至前屈30°,扳按法在垂直位,摇正法:
中段颈椎≦ 20°下段颈椎≧ 20°为宜。
术者站于其后,双手扶其双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再缓慢向前推至垂直位,嘱患者双上肢随身体摆动而前后摆动,颈肌要放松。约1 2 分钟后进行正骨手法:
(1)推正法:用于前后滑脱式错位者,术者双拇指按于后凸的棘突两侧作“定点”;左右旋转式错位者,术者双拇指分别按于不同偏向的棘突旁椎板至后关节部,即棘突向左偏,按右侧,棘右偏,按左侧“定点”。术者双手掌握扶其双肩,先将患者向后拉,在向前推动时拇指稍加力推正之。复位点可重复推正3 5 下,若只为调整变直的颈轴时,可由上而下地在C3—5 两旁各推1 下,重复推1 3 遍,手法完成。(图55)(2)摇正法:用于中、下段颈椎左右旋转式错位者,与徒手低头摇正法及摇肩法同。选用复位角度时,先将患者向后拉至某一角度,嘱患者双手抓住牵引椅后脚上,以保持颈椎前屈角度,选好“定点”,进行摇颈或摇肩手法复位。以C4、5 椎间关节旋转错位为例,触诊横突,C4 横突右侧后旋,C5 横突左侧后旋,取率引角度30°,术者左拇指按其C4 右侧隆起之横突,右手推其右肩向后,使下颈上胸部做转体运动,与C4 右横突“定点”共同作用,而使C4/5 关节复位,重复2 3 次。
再以右拇指点按C5 左后隆起之横突,左手推其左肩向后,重复2 3 次,以调整关节的轻度位移。术者仍以右拇指“定点”于C5 左横突后,左手托扶其下颌部,将头先右转,继而左转至最大角度时,按需要可加一有限度而短促的“闪动力”,与“定点”拇指的阻力共同作用下,使C4/5 关节复正。(图56)
(3)扳按法:适用于侧弯侧摆式错位者。术者一手虎口(用第二指掌关节)扶于患者错位颈椎旁隆起处作“定点”,另一手握患者对侧手腕,徐徐用力向下推(拉)使患者颈部侧屈约20°左右,然后轻轻还原。重复上述动作2 3 次。一般先做健侧(“定点”于病椎健侧略凹处),使交锁的关节易于松解,然后做患侧复正较易成功。(图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