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是发生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期间,维持了20多年的一场同欧洲反法联盟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战争。它们的发生都是因为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震撼了欧洲所有的封建君主,也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迅速传播,人民反封建的斗争情绪持续高涨。欧洲封建统治阶级开始惊慌,俄国统治者诅咒法国革命迅速破灭,英国则担心法国会与自己抢夺商业霸权,普、奥反法的态度尤其积极,它们已经视法国革命为洪水猛兽。
后来法国国内的王党分子发动叛乱,不断制造恐慌,破坏革命,并且于1793年6月开始联合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帮助他们顺利进入法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法国的重要港口土伦。
“土伦事件”的发生震惊了法国人民。法国雅各宾政府面临着南部叛乱、外部敌军入侵的局面,迫于局势作出了全民总动员的决定。在全民的配合下,法国军队奋力抵抗,终于在1793年12月从英国手中夺回了土伦,并于1794年3月在弗勒吕斯会战中打败了反法联盟,给予英、普、奥、荷致命的打击。到1794年7月,各国干涉军已全部被赶出法国,保王党也受到了沉重打击。
此时,法国局势逐渐好转,因为反法联盟内开始出现各种矛盾:除奥地利外,其他国家都开始威胁英国,向英国索要军事费用;西班牙则直接脱离了联盟,与法国回到了共同反对英国的同盟中;许多德意志国家包括普鲁士纷纷向法国求和,只剩下英国和少数几个国家继续作战。第一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
拿破仑·波拿巴的出现为法国的势力注入了新的血液,他也逐渐在法国革命战争中荣升为主角。与其他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将军一样,拿破仑很早就对政治、军事产生了兴趣,他对政治局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拥有丰富的军事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当时在土伦战役中他只是初露锋芒,而在对意大利的战争中更加充实了力量,为自己登上法国的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1805年4月,第三次反法联盟正式形成,参加国主要有英国、奥地利、瑞典、沙皇俄国。同盟国计划派出50万人的联军。10月21日,法国和西班牙联军在特拉法加海角与纳尔逊指挥的英国舰队对抗,海上势力较弱的法西联军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不得不放弃进攻英国的计划。随后,拿破仑转而进攻奥地利。在乌尔姆战役中重创奥地利,攻入维也纳。抵达战区的俄军陷入困境,虽然与奥军积极备战,但是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俄奥联军又被拿破仑打败,俄、奥两国的皇帝险些被擒。奥地利被迫退出战争,于1805年12月26日与法国签订了《普勒斯堡合约》。战败的俄国军队迅速回到了本土。第三次反法联盟也被拿破仑的猛烈进攻破坏了。1806年,拿破仑迫使奥皇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至此,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拿破仑在占领的地区建立了自己的附庸国,从而巩固了在欧洲的地位。
英国眼看着组成的第三次反法同盟再次解体,对拿破仑的势力深感不安。1806年9月,英国又组织了第四次反法同盟,参战国主要有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但普鲁士没等联军做好军事准备,就向法国发出了退出莱茵区的最后通牒。拿破仑攻入普鲁士,在耶拿—奥厄斯泰特战役中,击溃了普军。随后在东普鲁士击败了俄军。法国继续追击俄军,想迫使俄国签订对法有利的合约。1807年7月,法俄两国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俄国参加了大陆封锁,并在1807年10月对英宣战。此时,拿破仑实际上控制了整个西欧和中欧。至此,第四次反法同盟也宣告结束。
1807年11月,拿破仑决定出兵葡萄牙和西班牙,控制比利牛斯山,以便更加有效地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但是在对葡、西的战争中,拿破仑遭到了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发生了多次人民起义。这一消息鼓舞了英国,英国再次组建第五次反法同盟,不过此次参战国只有英国和奥地利。拿破仑以“闪电战”打败了奥地利,奥地利投降,与法国签订了《维也纳和约》。法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至此,欧洲大陆上能与法国抗衡的只有俄国了,虽然两国签订了和约,但俄国却阳奉阴违,于是拿破仑决定远征俄国。没想到的是,此次战争成为了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12年6月24日,法国对俄国不宣而战。拿破仑不断深入俄国,俄军节节败退。但是俄国坚壁清野,实行游击战,焚烧了莫斯科。随着冬季的来临,拿破仑军队陷入了饥寒困苦的境况中,同时受到了俄国人民的猛烈打击,拿破仑率领的军队死伤严重,不得不退出俄国。从此拿破仑帝国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