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队伍中除少数女战士,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由于常年征战,加之陕北当地女性资源紧张,不少老干部、老红军未及成婚。所谓老干部,是指资历,有人参加革命十几年,却只有二十六七岁。
抗战爆发后,大批青年女性从全国各城市陆续来到延安。这些有文化、颇具文雅气质的知识女性,便成为老干部们“觊觎”的目标。不少老干部在延安组建了家庭。而曾盛行延安的交谊舞,也帮了他们很多忙。梅剑主编的《延安秘事》中记述:
舞会在当时之所以特别盛行,除了跳舞可以娱乐身心、有利健康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参加跳舞的舞伴都是妙龄女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补偿大多数高级将领由于军务倥偬而耽误的青春,鼓励和帮助他们解决婚姻问题。……当时延安的高级领导人,师级以上军官中80%的人都是在这一时期恋爱、结婚、成家、生子,延安对他们是一种温馨、甜蜜的回忆。
然而,对很多知识女性来说,老干部只习惯于吃饭、睡觉、打仗,谈恋爱却很无趣。当年延安曾流行这样一个段子:
有个女知识青年与老干部谈恋爱,晚上散步,女青年说:“今晚的月亮真好看。”老干部说:“好看什么?铜洗脸盆子!”
留法文学女博士陈学昭在《延安访问记》中这样描述某些老干部的婚恋观:
虽然他知道男女平等,男子应该尊敬女子,……但偏偏有些时刻,一下子,他忘记了!眼前却只映起在小时候他在农村所看到男子的抢婚,养媳妇这一类事……一个女子怎么不接受男子的爱?
对此,延安中央党校的女学员们曾约定:不嫁老干部。但是,在现实面前,很多知识女性却在找知识分子还是找老干部之间,面临两难抉择。丁玲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三八节有感》一文中,这样描述延安女性的尴尬:
女同志的结婚永远使人注意,而不会使人满意的。……她们被画家们讽刺:“一个科长也嫁了么?”诗人们也说:“延安只有骑马的首长,……艺术家在延安是找不到漂亮的情人的。”然而她们也在某种场合聆听着这样的训词:“他妈的,瞧不起我们老干部,说是土包子,要不是我们土包子,你想来延安吃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