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德与周苏菲举办婚礼时,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亲自到贺。但苏菲的几个女友因不看好他们的婚姻,拒绝参加。而结婚当天晚上,苏菲也对自己的这段跨国姻缘产生了怀疑。她回忆:
结婚那天晚上,不知道怎么突然冷静下来了。冷静下来以后,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呀?已经上床了,还在考虑这个,就哭了,反悔也不行了,已经在一个窑洞里了,你说怎么办呢?
苏菲这样回忆当时马海德对她的安慰:
亲爱的,你现在还自由呢,我没有碰你,我也没有把你怎么的。你如果后悔了,我们现在就可以分开。但你一定不要哭,千万求你不要哭了。
尽管如此,两人的婚姻仍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进北京后,马海德仍按陕北的叫法,管苏菲叫“妹子”,直到1988年,马海德于北京辞世。
也许是因交谊舞结缘,晚年的马海德夫妇仍时常现身舞会。这也成了他们相守到最后的真实写照。
马海德在延安时,与作曲家郑律成相交深厚。他因发不好“郑律成”三字的声音,干脆称其为“啊,延安”。这源于郑律成创作的《延安颂》。
郑律成是朝鲜人,投奔延安后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延安颂》,以及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八路军进行曲》等,被广为传唱。
郑律成在延安与四川姑娘丁雪松相恋。两人的恋情,始自一本书。当时丁雪松任延安抗大八大队女生队长,郑律成则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任音乐指导。
作家杨闻宇在文章中这样记述两人的交往:
一天,丁雪松回到自己的窑洞,眼睛忽然一亮,惊讶地看到全屋收拾一新,窗台上放着一瓶盛开的马兰花,桌上放着一本包着皮儿的书。翻开书的扉页,是《安娜·卡列尼娜》。送书人署名:郑律成。
郑律成与丁雪松于1942年在延安成婚。抗战胜利后,夫妻俩曾共赴朝鲜。新中国成立后,郑律成加入中国国籍;夫人丁雪松后来出任中国驻荷兰、丹麦大使,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