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 坎坷记愁(7)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我在家里虽然是老大,但在同族排行中却是老三,因此家里面的人开始都叫陈芸“三娘”。后来,有人开玩笑地称她“三太太”,慢慢地也就变成了习惯称谓,以至于后来不论辈分高低、年龄大小都称她“三太太”。这大概就是家庭发生变故的先兆吧!

乾隆乙巳年(1785年),我跟着父亲供职于海宁(浙江海宁市)衙门。陈芸经常在家信中附带她寄给我的私人信件。父亲知道后,就说:“儿媳既然会写信,以后你母亲的家信就让陈芸来代笔吧。”后来家里面偶尔有人说起闲话,母亲就认为是陈芸在写信的时候做事不周所致,就不让她代笔了。父亲看到后面的来信不是陈芸的笔迹,就问我:“你媳妇病了吗?”我立即写信询问,陈芸很长时间都没有回音。父亲很生气,对我说:“你媳妇好像不屑于为你母亲代写家信吧!”陈芸对此一直不做解释,直到我回家后问她,才明白事情的原委。我想找个机会向父亲解释一下,陈芸赶忙制止我说:“我宁可被公公责骂,也不能让婆婆不高兴。”直到最后,这件事也没说清楚。

乾隆庚戌年(1790年)春天,我父亲在邗江(今江苏扬州市邗江区)作幕僚,我也跟在身边侍候。有一个叫着俞孚亭的人是我父亲的同僚,他把家属带在身边,因此一家人住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我父亲曾对俞孚亭说:“我在外面奔波忙碌一辈子,连一个照顾生活起居的人都找不到。做儿女的要是真能体谅老人家的难处,就应该在家乡为我物色一个小妾,彼此语言相通,还能说说知心话啊。”

孚亭向我转达了父亲的意思,我就悄悄地写信给陈芸,让她请媒婆帮助物色。最后找到一个姓姚的女孩。陈芸不知道父亲对这个女孩是否满意,就先没告诉母亲,直接送这个女孩过来。在送的时候,陈芸对母亲说这是邻居家的女孩,去扬州玩的。等到父亲让我把这个女孩接到他办公衙署的时候,陈芸又听从其别人的建议,对母亲说父亲娶他所钟爱的女孩为妾。母亲见到这个女孩后,就对陈芸说:“这就是去扬州游玩的邻家姑娘啊,怎么被你爹娶来当小妾了?”母亲就认为这是陈芸与父亲合起伙来欺骗她,从此以后,陈芸就不被母亲所喜欢了。

壬子年(1792年)春天,我在真州(今江苏仪征真州)衙门谋得一份差事。不料父亲却在邗江病倒了。我赶紧前往邗江探病,没想到自己也病倒了。当时我弟弟启堂正在父亲身边伺候。陈芸给我写信说:“启堂在家的时候,曾向邻家的女人借过钱,让我为他担保。现在债主正向我逼债啊。”我问启堂有没有这回事,启堂却说这是嫂子多管闲事。我很生气,就在回信的末尾附带写上:“父亲和我都病倒了,现在拿不出钱来还债。等启堂回家后自己处理,这件事了你就不要管了。”

没过多久,父亲和我的病都痊愈了,我便启程回了真州。陈芸给我的回信恰恰被父亲收到,父亲就把信拆开来看,信中提到启堂向邻家妇女借钱的事情。陈芸还在信中说:“令堂以为老人的病都是姓姚的女孩引起的。等你爸的病情稍微好转的时候,你最好悄悄地对姓姚的女孩说明这件事,然后让她说自己想家了,要回苏州。我在这边就让她的爹娘去扬州把她接回来。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摆脱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父亲看到这封信后非常生气,就问启堂有没有向邻居家女人借过钱,启堂说不知道有这件事。父亲更是怒火中烧,立即给我写来一封信,严厉地告诫我:“你媳妇背着丈夫向外人借债,还中伤诋毁小叔子,称婆婆为‘令堂’,称公公为‘老人’。这简直荒唐到了极点!我已经派人送信回家,将她扫地出门。你要是还有一点人性的话,就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我收到这封信后,如闻青天霹雳,赶紧写信认错,然后找来一匹快马立即赶回家去,非常担心陈芸想不开而寻短见。回家之后,我向母亲解释了整件事情的经过,但是家人已经拿着父亲的信到家了。父亲在信中把陈芸批得一无是处,语气非常严厉决绝。陈芸哭着恳求:“我信口胡说是不对,但请公公原谅妇道人家浅陋无知!”过了几天,父亲又写了一封信回来:“我也不想做得太过分了!你就带着你媳妇分出去住吧,不要让我再见到你们,免得惹我生气。”

我本来想把陈芸送回娘家,但她认为自己母亲早已过世,弟弟又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她不愿意依靠族人接济过活。幸好我有一位名叫鲁半舫的朋友,知道我们的遭遇后非常同情,让我和陈芸寄居在他家的萧爽楼上。

过了两年,父亲也慢慢知道事情的原委经过。当我从广东东部赶回家的时候,父亲也正好到了萧爽楼,他对陈芸说:“过去的事情,我都知道了,你们受委屈了。一直打扰朋友不是太好,不如回家吧!”我和陈芸就高高兴兴回家了,仍住在仓米巷,一家人也得以团聚。然而,一波甫平,一波又起,谁曾想到憨园的事情又给我们造成大不幸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