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禅是一种心灵文化

耶稣也说禅 作者:梁兆康


禅的许多特质,包括洞察力、趣味及艺术性,都可以追溯到庄子,这位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天才和生活艺术大师。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对禅的家谱作了以下的观察:

毫无疑问的,庄子所代表的思想与文化,将纯理论的印度佛教转化为幽默的、打破偶像的、完全实用的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并因而延伸出了各种禅的门派。禅启发了庄子,庄子也启发了禅。

在整个禅的传承里,我们可以感觉到庄子幽默、务实的精神及反制的情怀。禅受道家影响的另外一个源头就是老子,他将他对精神领域的观察结集在言简意赅的《道德经》里。禅语中最普通的一个字“道”,就是源自于这部道家的经典。这个字有多重意义,可以解作方法、真理或是终极实相。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在中文字义上最接近基督教观念里的“神”。事实上,中文版的约翰福音就是以令人惊讶的字句开场的: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一章一节)

甚至到今天,中国基督教的传教士仍然以“讲道”代替“传教”。我把“道”与“神”视为同义字,并且经常交互使用。这两者都反映出人类想要为那无以名之的东西命名的企图。其他还有许多道家的用语被禅师所借用,包括无为、自发、无用之用、真人和阴阳等,这些我们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加以介绍。

禅接近道家多于佛家,接近中国和日本文化多于印度文化。事实上,早在六祖慧能(636-712年)的时代,伴随达摩祖师东来的佛教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此时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慧能的信念是,一个人既可以富有精神性,也可以很世俗,挑水砍柴如同读经一样也是修行。

慧能的看法是,修行如果无法落实到日常生活,就不配称为修行。为了不受修行人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诱惑,慧能本着大乘佛法的精神,提倡消除所有的分别意识。因此他说涅即当下,烦恼即菩提,圣人即凡夫。依慧能的看法,真正的修行就是一种修习“平常心”的苦行--活在每一个当下而不标新立异。任何一个想让自己与众不同的念头,就是对我执的邀约。将禅视为一种实际的生活艺术,不论贵贱都可修习,这种特质在慧能的时代就已经确立了,从此精神修为不再是寺庙的特赏,而变成了平民百姓的共同资产与文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