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四象体质学说(1)

四型人格 作者:王永


在“五态人”的基础上,韩医学去掉了阴阳平衡一体,这被当做体质的终极追求;在太极阴阳哲学的基础上,韩医学将人的体质按先天脏腑的大小分成四种:肺大肝小的太阳人,脾大肾小的少阳人,肾大脾小的少阴人,肝大肺小的太阴人。至于“五行”中原有的“心”,本是“中央之太极”,具有统摄作用。这样,韩医学不但接续了中断2000多年的体质类型学的研究,而且更加专注于体质类型偏颇状况的探讨。

四脏与四象

四象体质学说的核心观念,就是打破人体的四脏平衡观念,认为人的先天脏腑有着大小、消长、强弱、盛衰的不同,脏腑之间有着互补、互生、转化和对立的关系。不同的体质,会有不同的体貌特征、性格习性和疾病表现。

从本质上来说,四象医学和其他四维学说一样,也是一种类型学。它建立在脏腑状况和坚实的科学数据基础上,摒弃了模棱两可的语言,使我们对自己的体质类型有了可靠的分类依据。

在李济马看来,肺和肝是一对矛盾的器官,肺长则肝消,反之亦然;脾和肾也是一对矛盾的器官,脾盛则肾衰,反之亦然。这四个器官又同处于一个平面上,用太极图的结构来看,分别处于太极图圆圈的四个端点上:

四象哲学与体质人生

那么我们再看太极图中分割成的阴阳鱼,会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太阴和少阳同属阴鱼之中,太阳和少阴又同处一个阳鱼之中。其实,这也暗示了脾和肝的密切关系,以及肺和肾的密切关系,使得人的上下焦得以贯通。也就是说,少阴人和太阳人可以相互转化,少阳人和太阴人也可以相互转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