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破语言逻辑,词汇“混搭”也幽默(2)

幽默力:事半功倍的说话术 作者:李娟


民国军阀韩复榘: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

韩复榘在民国期间曾任山东省主席,在齐鲁大学曾做过如下一番演讲:

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8/5啦,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很好,都来了!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相互原谅。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

从现场的演讲效果看来,韩复榘的这段演讲是非常成功的,场下爆笑连连,观众互动非常活跃。什么来宾“茂盛”啦,敝人“感冒”啦,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啦,不该用的词他都给用上了,如此混搭出的演讲词反而产生出一种惊人的喜剧效果。不过,这是一出黑色喜剧。翻翻历史就知道,韩复榘这人口碑不佳,为人粗鲁、草菅人命且反复无常,最遭人诟病的是不学无术却不懂装懂,老爱在公开场合卖弄点文化。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演讲有什么不妥,这种可笑的“学术”态度,反而增加了演讲的喜剧效果,使其“名垂青史”,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所以,尝试这种词汇混搭法,一定要注意分寸。可别像韩复榘这样不懂装懂,故意卖弄,这样听者虽然会发笑,但那笑中恐怕会多了几许嘲笑的意味。

【幽默训练大本营】

词汇混搭的幽默,看起来没有中心、没有章法、没有逻辑,把不该搭配的语言文字生硬地凑到一起。就好比伦琴的“邮寄胸腔”,韩复榘的“来宾茂盛”等等,这种语言的强行组合非常出人意料。而幽默,就是要出人意料,就是要突破正常思维、惯性思维,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比如幽默大师老舍在他的《赵子曰》中,就经常把不相干的两个词故意搭配在一起:“他后悔了,他那个‘孔教打底,西法恋爱镶边’的小心房一上一下地跳动起来。”很显然,这里的“孔教打底,西法恋爱镶边”就是一种插科打诨的混搭,这一不协调的搭配,反而形象鲜明地表现出主人公这种矛盾的心态,这比许多其他现有词汇都要好用、幽默得多。美国著名文学家特鲁·赫伯特也做过类似的混搭。譬如,当年轻人坐在高高的城墙上谈恋爱时,他便称之为“陡峭的爱情”。陡峭和爱情二者十分不搭,但这种创造性的混搭却于当时的情况十分贴合,把作者的想法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并赋予了一定幽默效果。

当然,我们已经习惯按照正确的语言逻辑说话,但偶尔也可尝试打破逻辑,进行词汇混搭。譬如,你是个笨手笨脚的老公,一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妻子气得对你张牙舞爪、怒目而视。这时,你不妨满脸堆笑地对妻子说:“老婆快别生气了,看我给你气得,真是心花怒放啊!”

生气和心花怒放是两个截然相反、甚至互相矛盾的词汇,被你这样强行扭到一起说出来,反倒产生了一种不伦不类、正反跌宕、滑稽可笑的幽默效果。妻子听了这话,一定笑逐颜开,不忍心对你发脾气。

当然,要制造这种幽默你还得练习词汇的运用,虽然他们是生硬搭配拼凑的,但仔细推敲应该有意义上的关联。此外,你还得注意两个词汇之间要有差异,差异越大,效果就会越明显,幽默意味也就越浓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