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新闻发布会”(6)

生命的微笑:与癌中之王共舞 作者:田虚


朋友们若还想与我一起出游,可以在网上通知我。聚餐我用“卫生筷”。

那些因为心存担心(怕“传染”),而不再与我同行的朋友,我充分理解。我会永远记住,你们曾经给予过我的关爱和欢乐!

借此机会,我要向诸位朋友提出忠告:

接受我的教训,体检一定不要拉下!

至少要一年一次。有人以为,上了四十五岁,最好是半年一次。如果我能检查得勤些,早发现,治疗就不会这么麻烦。小肝癌的治疗,依照目前的医技水平,要容易得多。预后也会好些。其他的肿瘤,亦是如此。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调动各种手段——充足休息,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强健你的体魄,提高免疫力,防患于未然。

我中头彩,大家最关心的,首先是我的情绪,对吧?

确实,这对于疗治,至关重要。杭州市癌症康复协会肝癌组的张先生告诉我,据他们的统计,那在身边倒下去的病友,有30%是不可逆转的原因,比如到了晚期,腹水、浮肿、功能衰竭……病情实在太重;有30%,是死于化疗等。这治疗,还真得小心;另有40%,则是被吓死的。

本人有幸,从这40%里逃出来。

现在,大家看到了,我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吧。

可以说,我心中波澜不起。从发现癌到现在,我每天都是觉睡得着,饭吃得落。(事后,我用一句文绉绉的话来形容,就是“忧郁和恐惧的种子,始终没能钻进——我那坚硬如岩石的心房”。我现在润色这篇文章,距事发已近八月,亦是如此。)

对于这一点,医生们不相信——我遇到过好几个医生,说:“没有不怕死的人的!”就连我自己,也感到奇怪。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一向来对自己评价,不是一个勇敢的人。细析起来,可能有下面一些原因。

第一,我得过乙肝。报纸上、医科书老在说,染上乙肝,就容易肝硬化,硬化又易演变成癌……就这么吓着吓着,可能麻木掉了。到后来,潜意识里便打了预防针,真的出现了,就不受震动。

第二,我这个人,一生没做成什么事,但看书、学习还是蛮认真的。我非常崇拜那些勇敢的人,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凡事镇定自若。虽然,我做不好那些。我既在书本、影视上向别人学习,也在现实生活中向周边的人学习。这位冷医师(坐在我旁边),就是我学习的榜样。他青年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当教师。在那个年份(五几年),是一个很高的学历,和极灿然的前程。忽地,双目失明。(在诸项疾患中,我以为失明是最可怕的。你闭上眼睛试试,五分钟,想象你今后,就得在这什么也看不见的黑暗中生活……你的恐慌,会油然而生——这些话,我没有当众讲。)在那样的打击下面,他挺起来,自学推拿,掌握了高超的医术。许多政要、名流,都到他那里去问医。我的颈椎病,大医院没有好法子,他给稳住了,快三十年了,没事。浙报、经济生活报等媒体,都对他进行过报道。他是我的良师益友,给我很大的精神裨益。我们的文先生(他也来了,是我报社的同事),他本是去赴任升职的——事业如日中天,却遭车祸,脑壳迸裂,浆液外流,腿也受创,昏迷71天……当时,医生说,他能活下来,生活可自理,就蛮不错了。他不屈不挠,不仅重新站起来,还上班,写作,评上主任记者高级职称。我的老朋友王(他从富阳赶来,是我在地质队时的同事),二十来岁时,得了视网膜炎,这是要导致失明的。他四处求医,可视力还是一点一点减弱。其间,他还遭遇了一次车祸,手臂骨折,经久不愈。如今,近在咫尺,已不能辨认老朋友了……他长相英俊,曾经是一个前途非常看好的青年。我从不见他有悲观沮丧的情绪。

……

所有这些长辈、朋友,都是我心下暗暗要学习的。

(4月13日写——)我曾经看过一部澳大利亚故事片——《驯马手莫兰特》。主人公莫兰特,是一名军人,也是位诗人。他和两战友,成为一桩屠杀案的替罪羊,被投入监狱。辩白无效。第二天,就得吃枪子。入夜,他走到院子里,举头望天——啊,夜色多美好,星星在黑天鹅绒般的空穹里眨眼……诗兴大发,回进屋内,挥毫写下。写毕,折叠了,放进信封,题:某某大街某某号——某某杂志社收。委托同室那个可以出狱的小兵,带出去邮寄。我非常欣赏这种人生态度。

第三,孔夫子的“五十而知天命”,我想,是有生理基础的。

古训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到了这个年纪,就认了。刘备在托孤的时候说,人过五十不算夭寿。我觉得,能活到这个岁数,也算是不错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