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新闻发布会”(7)

生命的微笑:与癌中之王共舞 作者:田虚


记得我刚得乙肝那阵,境况比现在好多了,就烦恼不已,甚至还哭过。心想,我怎么这么倒霉!现在,相比于那时,是严重得多了,反而无动于衷。(这些天,我在看《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似乎又找到了更多的理论依据。罗素说,“年轻人害怕死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一位经历了人世的悲欢、履行了个人职责的老人,害怕死亡就有些可怜且可耻了”。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海尔曼?黑塞写道,“学着去死和死都是有价值的天职……一位老年人,他只是憎恨和害怕自己年纪老,憎恨和害怕满头白发以及死之将至,那他就不是登上这一人生台阶令人尊敬的代表”。原来是早有定论!死何惧之。可能有人会说,五十来岁,现在还只能算是“壮年”!这没错,可是,如果能早一点不惧死,又有什么不好呢!)

(关于死不足惧的说法,有一部分,与对妹妹们叨咕的同,略)

(4月14日写——)当然,我觉得,造就我目前这种心态的最大原因,还在于我对佛学的接触。

大约在十七八年之前,我读到了佛学书籍。我是把它当做一种人生哲学来拜读的,就像看老庄、《圣经》一般。学着学着,我就被吸引住了。佛学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就有“了生死”;四大皆空。佛家以为,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这一段,与对妹妹们所述雷同,略)

当你们看见,天空有洁白的云飘过来,你可以想象,那是已故的亲友,在向你致意;山野或是公园里,有美丽的花儿,在向你折腰,你可以猜度,那是西去的人儿,向你问候。那一绺云和一朵花,都有可能含存着故人的信息和物质。一行禅师称之为,“互即互入”。

我是把死,当做去另一个世界旅行的。

如果我走了,希望大家,笑容依旧,挥挥手,轻松道一声“再见!”

我么早点去;你们么迟点来,越迟越好——你们来得越迟,我的接待工作,就准备得愈充分。我们的文兄,喜欢美女和佳酿。到时候,我让老吴刚,捧出千年陈的桂花酒,与你举觞共饮,水陆罗八珍,脍切天池鳞,将进酒,杯莫停;请嫦娥小姐,携众仙子,为你起舞助兴,天风起兮云飞淌,月如镜兮辉若水,万里长空兮霓裳羽衣展……

不过,我也并非什么都没想,概括起来,有两点遗憾,一项担忧。

遗憾一,我一向来以为,我的写作,是能够出一点名堂的,可惜到现在,还没能如愿以偿。我在年轻的时候,是多么地狂妄,自信能写出世界名著来。若达此目标,我情愿在五个月之内死去——我曾经这么对人说过。后来,念头低缩了一些,可一鸣惊人的想法,却是从来没断过。嗨!不过,从前年离开工作岗位,自封“专业作家”,一门心思“自由撰稿”之后,也算是过足了写作瘾。告诉你们吧,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我才能感觉到——我的生命之泉,在淙淙流淌!2003年,我在市(地)级以上报纸,发了三十篇散文,杂志上小说一篇。如果算上在县级报发、重复发表(有的是先在内部报刊登,然后公开发表;有的是发出来,被删得太简略,又投一次),总有约五十篇——这对我来说,是历年中发表篇次最多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怎么说,我做过了。

遗憾二,我对妹妹们说,我可能不能陪你们走得更远。在这里,我要对诸位朋友说,你们给了我那么多的关爱和欢乐,我却有可能早早拍拍屁股走掉,没有什么回报,真是十分抱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