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6)

我这样做班主任:李镇西30年班级管理精华 作者:李镇西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也许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事。面对孩子的倾吐,班主任的任何不屑或不以为然都是对童心的亵渎。对孩子的理解,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一颗孩子的心去理解。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成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

多提建议,避免训斥。既然是孩子,他们的观点就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他们的想法也不可能都是成熟的,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否则便是老师的失职。但是这里的“引导”,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空洞说教,更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训斥,而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关切,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谈心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分析并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就会不知不觉把我们当做朋友进而更加信任我们。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谆谆告诫教育者:“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按我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触及年轻的心灵”自然包括教师和孩子的谈心——“关怀备至”说的是“细心”,“深思熟虑”说的是“慧心”,“小心翼翼”说的是“耐心”。如果面对孩子的第一次求助,我们能够表现出“关怀备至”“深思熟虑”和“小心翼翼”,我们就能真正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帮助者和引领者,并继续赢得孩子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永远的信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