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形式的一元化,用规范划一的话语形式来套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使得我们学生的说话呈现一种形式,谈吐呈现一种腔调,写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套话连篇。甚至课堂上的回答问题也是如此,比如中心思想的概括就必须是:通过……赞扬了……揭露了、唤醒了……揭示了……这样一种话语形式,像套子一样,把生动活泼的孩子束缚住了,少年偏说大人话,孩子却发成人腔。有人说语言是民族的血脉,单一的八股式的话语形式,体现了个性的呆板划一。这是很可悲的。
评价测试的一元化。语文考试只有一种形式,就是用语文基础、阅读、写作组合的一张试卷,来考评学生,此外别无选择,初中学生如此,高中学生也如此。形式统一,内容统一,答案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不但被评价者处于受动状态,就连评价者的主观意愿也很难介入。让如此众多的学生接受同一张试卷测试,接受同一种答案评判,如何体现学生个性,如何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测试形式、不同的试卷、不同的测试时间、不同的测试地点可不可以?很值得我们思考。一切从人出发,什么都好办。
提倡多元,会不会削弱规范?会不会使教师、学生无所适从?我以为是不会的。我们说的多元是在不同层面切入的,是在掌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切入的,打碎的是枷锁,是僵化的教条,获得的是选择的权利,是自由。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地研究。
此致
敬礼
红兵
年6月26日
红兵:
你好!
来信提出一个问题:语文教学可否提倡“多元化”?我的看法是:“多元化”当然非常好,但现在恐怕还难以实现。
说心里话,我非常赞同“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主张。在谈到教育的种种弊端时,有人说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对此,我们以前往往只从教育体制的角度去理解其“计划性”,而忽略了在这种计划性体制下人们所形成的思维的“计划性”。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一切(即你信中所说的教材、教法、测评等等)都是“计划”的,甚至连“思想”都被“计划”了--我们总习惯于用“树样板”(比如宣传、推广“教学法”之类的“先进经验”)的形式来达到某种精神和行为的统一,教师失去了思想个性,语文教学必然“一元化”。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上的各种看得见的僵化壁垒(比如办学形式、招生制度等等)正在被逐步打破,但精神方面的“计划性”却不是容易破除的。在上封信里,我曾说:“语文公开课的规范化、模式化,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对语文教学个性潜移默化的扼杀;而扼杀了个性,便窒息了语文教育科学的生命!”现在,用这句话来说明语文教学“一元化”的文化根源,我以为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