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盛为此半年内连续上了五道奏疏。十一月初九第一道奏疏就火药味十足,斥责高时夏、高寀(这个人令人发指的行为我们后文还有交代)等人是危害边关(九边)的群奸,田应璧、吴应其等宵小已经把两淮、蒲解两大盐场给搞坏了。如今高时夏竟然向两浙盐场伸出了黑手,说什么浙江、福建的余盐可以卖30万两白银。他说:福建盐场我不知道情况,两浙盐场的事情我可知道。
两浙的盐税银送京城14万两,九边9.7万两。但这些可不全是盐的税还包括沿海沙地以及灶户的人丁税,其实真正的盐税不过9万多两而已。而两浙还欠着人家边商4万两银子呢,所谓的盐山全是一些人为了讨皇帝的欢心而蓄意编造的谎言。
大概不到一个月,叶永盛再次上疏。这次他举起了朱元璋的《大明律》。叶永盛认为高时夏等人之所以盯上两浙盐场,其目的就在于盐走私。因此,他查阅了《大明律》,先后将法律条文给万历皇帝看,像什么杖一百、徙三百里等等。并再次声明:两浙即使“化土为金”也断不会有30万两白银的余盐。
其后,叶永盛静待了三个多月,但皇帝的回馈还没有来。叶永盛再次在二月底三月初上了第三道奏疏,对万历十九年(1591年)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春为止的九年零一季的盐引总额进行了统计,一共是322.5979万引,共欠国家和商家99.1557万引。说道:如果真的余盐堆积如山,为了政绩、为了还债我能不卖吗?如今因为两浙盐场贫瘠、海水冲决、逃户严重等原因,实在是难以满足国家的要求。现在为了凑足这个钱数我已经竭尽所能了,只能有1.6万两,太监让我交2.6万两,我实在是办不到,绝对办不到。万岁,您想让国库充盈的想法我理解,但是您不要忘记,国库增加1万两那么供给九边的就少1万两呀,长此以往,九边该怎么办?
两个月后,叶永盛经历了高兴与绝望的两重天。起初万历皇帝要求查两浙余盐是否真的没有,结果真的没有。但后来,万历又要求按照原计划摊派给两浙15万两,叶永盛再次上书,他说:按照《大明会典》的规定,我们两浙年盐税税收为14万两,如今加派余盐15万两,那就等于我们把给国库的14万两都给了陛下您的小金库内帑。那么九边怎么办?如今九边危急您不可不察呀。臣还听说,您对两淮、河东等盐场可不一样。两淮盐场每年盐税60万,您要求增派给内帑12万,增派与原额相比为五分之一;河东年盐税为19.8万两,增派给内帑不到3万两,增派与原额相比为六分之一。可两浙呢?却是1.2倍,比两淮、河东重了6倍多。此消息一出,灶户纷纷逃亡,商人预见两浙不会再有商卖的盐,所以都不买盐了。如今的两浙真是一片衰败景象呀。如果皇上真的要增派,那我也没办法,那就公平些吧,按照两淮、河东的比例,给我们最多增派2.8万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