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强弩之末:三征高句丽(3)

千年乱局:争霸东北亚2 作者:方俞


隋炀帝三次远征,每一次的情况都不相同:第一次,百万隋军衣甲鲜明阵容齐整一丝不苟,像是盛大的阅兵仪式,吃败仗不足为奇;第二次,隋军和天下壮士同仇敌忾,是为雪耻而来,仗打得异常惨烈悲壮,让高句丽人见识了隋军的真正实力,只是功亏一篑,最为可惜;第三次,几乎所有的军队和民夫都是强征而来,大军每前进一步,路旁就会留下几具尸体,逃亡之人更是不计其数,很多官员士民甚至不惜故意犯法,用坐牢来逃避远征。

由于士气低落、逃亡不断,远征军足足走了三个月才进抵辽水。实际上,这一仗,不论是隋朝还是高句丽,都是强撑气力,勉强一战:隋朝自不必多说,里里外外乱成一锅粥,就算打了胜仗也未必能把国内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叛军给平定下去。

高句丽也很虚弱,别看高句丽一胜一平,看起来保持不败,实际上他们付出的代价一点都不比隋朝小。为了应付战争,高句丽几乎是举国为兵,只要是男的,只要能拿得动武器的,统统被赶上了战场。男人可是一家一国的主要劳动力,没有男人,大部分田地就荒芜了,田地荒芜,国家就收不上粮食,没有粮食,军粮供给就会发生困难。坚壁清野的策略虽然让隋军无法以战养战,占不到半点便宜,可连续三年的战争,也让高句丽百姓流离失所、壮丁损耗殆尽,从辽河流域到平壤之间的广大区域成了不毛之地,整个高句丽陷入了严重的饥荒之中,再也折腾不起了。

打仗,拼的就是家底。隋朝再乱,瘦死的骆驼也要比马大。因此,从战术上看,只要隋军咬牙死战,并非没有一举攻灭高句丽的可能。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益。现在的高句丽,赤地千里,满目疮痍,隋军即使获胜,也只是接管了一个大大的烂摊子,非但不能获得半点实质性的好处(跟表面上的好处是不同的,杨广的西域政策,就是典型的打肿脸充胖子),还要分兵留守,这又会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因此,从战略角度看,这场战争已经失去了攻城略地、抢夺人口的直接意义,双方都只是在争一口气,最后一口气。

梦断辽东

为了争这口气,杨广就像一个杀红了眼的赌徒,押上了全部家底。就在陆上隋军主力慢吞吞向辽东推进的时候,大将来护儿统领的水军已经先行一步渡海在辽东半岛登陆,攻占了高句丽在辽东半岛的重要战略据点卑沙城(又名毕奢城,位于今大连金州区大黑山上)。

卑沙城是高句丽在辽东半岛南部的政治、军事中心。看到这里,就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前两次出兵,来护儿都是从登莱沿海出发,直接在朝鲜半岛西部登陆;这次却要绕个弯,先在辽东半岛登陆呢?

在之前的讲述中,我们关注的重点一直在辽东、辽西、朝鲜半岛,却很少提到地处渤海与朝鲜半岛之间、海陆位置十分重要的辽东半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