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天津的英文商务专修学校念高中的时候,我就在和鲁韧、张克几位好朋友创办的鹦鹉剧社和喇叭剧社里演过《雷雨》。那时候我把这出戏里的五个男角全演遍了,表演虽然大都是模仿,可是对剧本的内容、人物形象已经有了一些理解。经过这几年在舞台、银幕上的锻炼和对社会的接触,我对戏剧的理解和表演的水平已经比当年有许多进步了。这时候再演《雷雨》这个戏,在表演上比原来就放松了许多。这里说放松,指的是在舞台上不再把夸张的形体动作和听起来好像挺有节奏的台词,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是把心思更多地放到琢磨和理解人物的内心动作上去了。看上去没了那么多花哨的动作,可感觉和角色更贴近了。这一时期,我在表演上已不再满足重复一个已被别人演烂了、在观众脑子里定了型的形象,开始有意识地在这些大家都熟悉的角色中,去创造、寻找一些新的感觉,在这些角色身上显现出“我演”的特点。就是追求一种“我”的人物个性。这次演《雷雨》,正好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就说周朴园这个人物:在反复地读了几遍剧本之后,我觉得应先找出周朴园的内心活动。这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表面上又是怎么样表现的?排戏的时候我如果还是照过去别人演周朴园的经验去演,把这个人物演成内心和外表都一样坏,那就不好看了,因为那样人物就没有个性、没有起伏了。他虽然表面很恶,但他是一个“人”,心里一定觉得他自己做的一切、安排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有道理的。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年轻时有抱负和对人生“美”的追求,这些善的方面在这个人物身上都能够感觉到,这些都应当是周朴园这个人物的生活依据。所以在排戏的时候,我很多地方都表现出周朴园一副慈善的样子,在剧情发展的最后结局里,让人们感到周朴园的“善”完全是一种变本加厉的“恶”。我的这种表现得到了导演的肯定,就是和我演对手戏的人,也发现我这样演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刺激。《雷雨》这个戏一公演就叫座,几乎演了上百场,我的创作得到了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