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系统的思维能力(11)

思维教育导论 作者:姜继为


十九、方法、工具运用与发明能力

1.含义

即创设方法、优化方法、拓展方法的思维能力,与把方法实体化、发明制造有形工具的思维能力。

人类发明了大量方法,以便思考和实践。它们集中体现在各个学科中,是学科成就的重要部分。例如,数学的阿拉伯记数法、十进制、方程、坐标系、函数、集合、二项式定律、根的判别式、归纳法、数形转化方法、分类讨论方法;物理的理想化方法、模型方法、函数方法、科学计数法等;语文中的象形造字、六书造字、词性分类、拼音、平仄表等,都是学科的方法。各个学科中还存在很多“理论性方法”,即某些理论本身具有很大的工具性,是解决其他问题的重要方法。例如,数学的函数、哲学中的辩证法、物理的力学等,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在思考和实践中有巨大指导作用。人类根据方法、理论,利用和改造客观物质,创造了大量技术工具与手段。例如,格尺、圆规、钳子、扳子、杠杆、齿轮等。这些物质工具和手段,支撑了人类文明的大厦。

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方法、工具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唯此才能改造世界、创造财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它更加重要,是核心竞争力,是最卖钱的各项技术的关键所在,如医疗的CT机、导航的GPS、电脑的Windows视窗、photoshop绘图软件等。近世西方方法、工具思维比较发达,带来了技术和经济的繁荣。而近代中国落后了,其原因很多,但方法、工具思维相对落后和滞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是知识至上的教育,对方法、工具思维仍很轻视。很多学校、学生根本不讲究方法,糊里糊涂地灌输知识;不做实验,对基本工具都不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重视、开展方法、工具思维的培养,提高新一代学子的方法、工具运用水平,最终源源不断地发明、控制一些核心工具,占据技术的制高点。

2.方法与工具思维的分解

(1)方法发明能力。即创造一个全新的方法,实现方法的从无到有。仓颉造字,提出了创造汉字的方法;笛卡尔研究解析几何,创造了坐标系方法;牛顿冥思数量变化,创造了微积分方法。新方法带来学科的新发展,在历史上都功勋卓著。在学习中,有的语文老师提出了写作文的“三步法”,历史老师提出“口诀法”,对于学习都颇为新颖,富有意义。

(2)方法优化能力。就是不满足于现有的方法,不断尝试、求新,改进和完善方法的能力。例如,数学符号体系,是一步步优化起来的;汉语拼音方案,是逐步完善的。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开始是实质性的,表述起来很复杂,后来出现了+、=,数学变得简洁了。

(3)方法运用能力。即灵活运用方法,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方法是有限的,问题却是无穷的。方法运用之妙在于变通。坐标系提出后,不仅用于数学,也用于航海、天文、地理,每次使用都有些变化,扩大了适用范围,满足了不同的需要。

(4)方法的总结与反思能力。对于自己做事与思考,能够总结提炼,归纳出一些方法;对自己运用方法的活动能够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对知识而言,方法是潜在的,大多没有明确地总结出来,所以每个人都要自己总结方法。而且,因为个人做事、思考的方法都具有个性,所以自己总结十分必要。方法的使用总存在提升的空间,所以反思和升华也很有意义。例如,农民反思施肥方法(根下施肥、叶面喷施等),实现效果最佳、用量最小;学生总结做题方法,达到精熟化用。

(5)工具发明能力。即发明创造全新工具,改变了一个方面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例如,比尔?盖茨发明Windows,创造一种新的人机视窗;科学家发明超声波诊断仪、胃镜、DNA检测,为医疗提供了巨大便利。深入观察人的需求,对现有工具有所不满,利用各种技术资源,是工具发明的一般道路。

(6)标准化(规范化)能力。指设计出标准并运用这些标准来规范事物、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这是方法、工具思维的一个特殊方面。

标准是一种准则和依据,目的是为了统一,实现社会的自组织,达成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社会有很多标准,如简化汉字标准、汽车标准、入学标准等。

标准化能力有多种,如名词、术语、符号、代号等标准化能力。一个人发明一个符号,推向社会,获得认同,是了不起的业绩。一个国家的强大,也表现在符号的发明使用上,如OK的广泛使用,占领了话语权。再如方法(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标准化。做事情、生产产品,都有很多方法。方法标准化就是把流程分成标准的环节、步骤、阶段,采取标准的程序、做法,生成理想的产品。又如指标化,对于比较大的项目、事情,为了标准化而把事物分解为若干指标,考核各种指标,掌握工作的情况。学生学习中也有标准化问题,如自己做读书笔记,标志、代号就应统一。

二十、程序思维能力

1.含义

指对于事物发展程序的思考能力,以及对于自己思维的程序化能力。

时间是世界物质存在的形式,所有的事物、现象、活动都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其过程都有环节、步骤、顺序——程序。所以,程序可以成为独立的认识对象。程序思维能力,就是能够认识程序、分析程序,把程序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清事物发展的过程及其环节、步骤、顺序等。例如,研究人生命的过程,研究胚胎、婴儿、儿童、少年等各个时期。思维也是有过程的,有前后、环节、步骤、顺序,思维的程序化能力,是能够把思考(及其外在化的做事、学习、做题等)安排出合理的先后、环节、步骤、顺序,让思考呈现出合理的流程,形成程序化的过程意识,达到有条不紊、思路清晰、高效合用、准确正确的效果。

人类的认识,多是从有形开始的,所以人们认识实物容易,而认识过程、程序较困难。能够把过程、程序作为对象来思索,把人自我的思维过程化,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要在思维发达后才能达到。我们传统上思维讲究直观、笼统、天人合一,不大关注实践的过程、环节、步骤,不大讲究对这些方面的理性设计、选择、调控、优化。因此,中医、国画、厨师的手法等都很难普及,很多能工巧匠都没有传人,很多绝活都销声匿迹,因为这些行当的实践过程、环节、步骤缺乏总结,难以普遍化。就是在今天的我国,对程序的关注仍然比较薄弱,对于实践、工农业生产的过程、环节、步骤的单独研究还较少,理性而深入地设计、选择、调控、优化程序的工作开展得更少。相应地,我们的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不强,思考有条理、层次分明的较少。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是学习进步、培养现代公民的必须。

2.程序思维能力的分解

(1)分清发展的时序。事物均存在于时间中,表现为时间的延展过程。而时间都是有先有后的,事物的发展体现为时间的顺序。先后、顺序,对于很多事物是重要的,也是认识的要点。例如,生物生长的顺序、化学反应的顺序、历史事件的顺序不能颠倒;制取氢气,先稀释盐酸,再放入锌片,再收集,否则会出事故。事物发展的时间上的顺序是客观的,反映它们的知识也是不能混淆的。学习要重视发展的顺序问题,分清顺序,并能从顺序中把握逻辑。

(2)思考(及其外在化的学习、做题、做事等)能够环节化、顺序化。思维要高效、科学,应该能够分出思维的环节、顺序,呈现出条理,不能笼统、含混。例如解题,先审题,再想所用公式、原理,再看有什么条件并缺少什么,再具体求算;写作文,先形成感情、思想,然后想出结构,再写第一段。做事也必须明晰顺序,要做饭需要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环环相扣。做事中,时间的顺序和空间的内外、远近、上下、左右等相结合,时空都要注意顺序。如写汉字,起笔收笔,既有时间也有空间的顺序在内;装置实验仪器,也要先后、上下等一起想明白。

(3)语言表达顺序化。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有程序,表达也要有程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例如,老师讲课,一般都是先介绍现象,再归纳特点,再得出定义。

(4)计划能力。决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什么人,用什么方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就是计划、谋划。这是程序化能力的展开,比一般程序化要复杂。任何一件工作都需要计划。想明白才能做明白,想得巧妙才能做得顺利。大的工作例如建设大楼、研制大飞机、教育孩子等需要计划不言而喻,就是小事情也需要计划,例如做一顿饭、做一道题等,计划好了也事半功倍。学生阶段养成计划能力,未来工作、生活会大受裨益。

计划中的关键有三,其一是分析起点,对客观局面形成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情况、阶段、问题、矛盾如何?向何方向发展?这是从现状认识得出的结论,这些结论是计划的基础。基础正确牢靠,后续的努力才能有效。例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必须深切了解自己学习的现状和不足,否则会缘木求鱼。解一道较复杂的题目,计划也要从题目本身出发。其二是确立目标。目标是计划的价值追求,也是计划的主要动力。目标高度不够不行,高度太高也出问题,如果错位问题更大。例如,学习计划,要切合自己的程度和需要,太庞大不切实际,太普通则缺乏动力。其三是合理分配资源,充分利用条件。执行计划需要物质条件,但良好的计划应该是用较少的精力、财力、物力,达到最大效果。为完成计划和提高效率,要讲究资源分配,好钢用在刀刃上;还应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让计划执行下去。

20种思维能力是一个系统,它们合起来形成完满的思维能力,互相配合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相互渗透和补充。现在很多学生思维能力不系统,缺东少西,需要注意改善,争取全面发展。

《思维教育导论》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