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3.基础教育落后?(4)

美国凭什么 作者:(美)庞忠甲


美国人多数没有名校情结,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学校,家长会顺其自然。美国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幸福快乐地生活,没有去名校念书,上了大学没有毕业也没多大关系。

美国成人不喜欢政府管,孩子不喜欢父母管。“想干什么,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这句话已成为口头禅。从幼儿时期起,日常的生活中就不断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形成一种依附性少、独立性强、循规蹈矩少,而创造性强的美利坚民族传统,有利于每个人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给社会带来无限生机活力。

在美国,儿童上学不是负担,而是享受。10岁左右的小学生一般是上午9点以前入学,下午3点就放学了。中午有营养午餐(高收入家庭学生自掏腰包,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行减价折扣、穷人家的孩子则是免费),来去有免费校车接送。在课堂上的时间只有4小时,其中一部分还是做课堂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动脑筋,获得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大部分作业在课堂上用电脑完成,很少回家做作业。如果有作业,常常是用电脑做个生日贺卡,或者做些折纸手工、画些简单图画,都是孩子们感兴趣、乐意完成的事情,感觉不到所谓学习压力是什么滋味。

美国中学阶段不分文科班和理科班,对学生的数理化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并不高。高中只有代数和几何属于必修课,而且代数不强求背公式,几何也不大教证明,三角在许多州属选修课。但对英文演讲写作训练的要求较高。学校设有很多的选修课,可以让你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

美国的教育是通识(通才)教育,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允许学生自由发展。学生在中学、大学学到了一种社会的责任感:首先是做人,做人是根本。大学教育也不只是某种专业技能的教育,本科的必修核心课程包含不少文史哲知识。

通识教育一般定义为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智能、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传统上,通识教育主要包括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等。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全球化和国际化愈益加强的时代,通识教育的范畴也相应地得到了拓宽,很多大学都将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的教育包括进去了,并融入了跨学科、跨文化教育的理念,更注重通识教育的整合性、目的性和确定性。许多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了普通知识、整合学习、公民教育、文化多样性、经典原著学习、智能教育等广泛领域的内容。

所以美国大学生能言善辩,常见校园集会上不乏口若悬河的演说家。

虽然美国没有像大多数国家那样统一管理全国教育事业的主管部门,但不等于无所作为而没有全国性教育规则。

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由参、众两院经过激辩通过的《美国2000年教育改革法案》。其中第一部分内容是《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确定了美国2000年的八项教育目标。其中第三项目标,专门提出了基础教育的目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