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大幅度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提高全体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和进行流畅交流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能掌握和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学生的比例;所有学生都要参与促进个人品德良好发展的活动,参加促进身体健康的社区服务和培养个人责任感的活动,接受体育、卫生教育,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使学生学会开动脑筋,成为负责的公民,能接受继续教育并在生产部门顺利就业。”
然而,为贯彻这个目标的方式是十分灵活多样的。
美国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外语和艺术七门功课为主课,但没有全国统一教材,一般由出版公司编写教材。同一门课程,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学校师生有很大自由选择的空间。
美国学区制度各自为政,教科书出版商到处奔跑, 到各地学区推销自己的教科书。各学区也不停地在各种各样的教科书里选择,并不断根据当地学校学生的应用情况,向出版商提出各种新的要求。
试想一旦全国统一使用一套由政府雇用的“专家”编写的教材,并以同一考试方法来分高低,容易把人们的思想固囿在一个狭窄的范畴里。
美国中小学的其他辅课更是由各学校甚至教师自行决定其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辅课的原则只有一个:贴近生活,务求实用。美国中小学为孩子们开设园艺、电脑、驾驶、缝纫、烹饪、木工、机械、摄影、绘画、乐器等丰富多彩的实用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通过对孩子实行各种基础的技术培训,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了解生活、谋生的一般知识,也从中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千行百业的兴趣。
另外,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一个国民在18岁之前,必须全部掌握非常实用的基本急救知识,要求明确,巨细无遗。实际上从幼儿园开始就设置了急救课程。
美国基础教育中这样一种高度自由开放的教育模式能够存在、延续和发展,还与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接口方式”直接相关。美国没有统一的大学升学考试,录取新生没有“一刀切”的做法。学生高中毕业升入大学时只需参加一个“学业能力考试”,这项测验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数学和语文水平。在一年中,学生可参加几次这样的考试,哪一次的成绩最好,就以哪一次的成绩为准,从而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