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1.柔软胜刚强(1)

美国凭什么 作者:(美)庞忠甲


“软实力”(Soft Power)这个名词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小约瑟夫·奈(Joseph Samuel Nye, Jr. 1937-)教授提出。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都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2004年,针对“9·11”后美国保守主义者实行的“单边主义”战略遭受重创,美国国际声望和影响力日趋下降,美国安全与和平研究所苏珊尼·诺瑟在《外交》杂志上发表题为《巧实力》的文章,提出并阐释了“巧实力”(Smart Power)。文章认为,“9·11”事件之后,保守主义者打着自由国际主义的旗号,实行侵略性的单边主义战略,宣称要扩展人权和民主,但是布什政府采取的军事危险政策同他们声称的理念根本不相符。“必须实行这样一种外交政策,不仅能更有效地反击恐怖主义,而且能走得更远,通过灵巧地运用各种力量,在一个稳定的盟友、机构和框架中促进美国的利益”。苏珊尼认为“巧实力”战略是威尔逊、罗斯福、杜鲁门和肯尼迪奉行的自由国际主义理论延伸。

2006年1月,约瑟夫·奈在发表在《外交》杂志上题为《重新思考软实力》的文章中指出:“单独依靠硬实力或软实力都是错误的,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可称做‘巧实力’。”

可见,“巧实力”并非一种新的实力,而是整合运用“硬实力”“软实力”,要旨在于综合运用软、硬实力的灵活性,亦即软硬兼施的一种整体策略。

“软实力”者,应是一种不必强迫他人,而是通过影响他人、吸引他人,而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约瑟夫·奈的理论侧重研究美国对外政策的成就与教训,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都离不开美国软实力的“功效”,其中好莱坞电影等关于美国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传播作用“功不可没”。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对美国文化形象的大损,严重削弱美国软实力的事实,则令人神伤。围绕“软实力”的概念,美国媒体曾经热谈“一个好莱坞等于几个第一机械化步兵师”的题目。

英文维基百科解释“软实力”这个名词时提到,中国2000多年前的老子其实是首创“软实力”概念的哲学家。老子说:“柔软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最后一句“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的意思是: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又没有人能实行。可见“软实力”知易行难至极。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