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董雅婧
录取院系:法学院
毕业中学: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我喜欢在自己领地内的各种地方贴各种小纸条:励志的文字,细小的目标,对某本资料书的利用规划,或者就是字词古诗单词这些琐碎却必需的基本知识,贴在醒目的地方,多看几眼也就记得了。
P.S.文科生,实考分632,由于同分数考生较多,全省排名第21名。无政策加分,因往届生身份而无法再次享受优先录取的政策优惠。所获奖项多而杂,不在此赘述。
我曾无数次幻想,能在高考后的某天,像那些伴我度过苦乐岁月的文字的作者那样,用一种坦然的笔触,把自己再次扔进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静静发呆,把快乐再快乐一遍,把痛再痛一遍。故事依旧,心境却已然不同。不是镜头前自信真诚的大方姿态,不是讲台上滔滔不绝的精彩讲演,亦不是聚会时觥筹交错间的唏嘘感慨。是一个人的征途。贪恋着旧时光的气息,像经久无人翻动的古书,一掀开,卷着潮湿略带霉味的、如同被北方深秋黄叶层雨浸渍过苍凉的古朴,便会在瞬间锁紧神经,让你的心如同烟雨江南中被荷叶上凝结的晶莹陡然惊醒的那片水域,平息了的涟漪,却断不了绵延的深情。欣慰,释怀,似有若无的浅淡的笑,肆无忌惮的辛酸的泪,在夏蝉的躁动里开出一片冰凉剔透的花。情到深处,又仿佛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这一天,终究是来了。虽然迟到了一年。
一、不流没有价值的眼泪
高三时,我以为自己的生活过得紧张有序,成绩也很抢眼。老师们对我都很好,是长辈对晚辈那种纯粹的爱与呵护,这让我时至今日仍然感动,谢谢你们。但是这都掩盖不了我以一个比一本线高一分的成绩黯然收场时的失落。查到成绩的时候我就傻眼了,所有人都在困惑为什么我临场发挥得如此失常,毕竟是年级前十的学生,毕竟是全校公认的综合素质最强的学生。我好像又一次看到了那时的自己痛苦迷茫近乎崩溃绝望浑浑噩噩后悔憎恨的样子。那种薄凉的不甘会让人慢慢长出悲壮的力量,只求一年后问心无愧。我从来不流没有价值的眼泪。
我用一年的时间想明白了很多问题,不仅仅是怎么答高考题。再次坐进教室的前夜,手中刚刚整理出的成绩数据毫不留情地劈碎了我所有的骄傲。所谓的高考种子选手,某种程度上只不过是所有人的一厢情愿。很残酷但是不得不承认,以那年的学习状态,如果考得很好,对其他考生还真不公平。高三一年7次正规统考,总分在600分以上的只有2次,最高不过626,并且分数起伏很大,折线统计图波动得像正常人的心电图,远远超出了50分的正常浮动区间。名次一直在年级10名上下浮动。事实上我从没有进过年级前3,最好的也只是年级第4。但是这些成绩在我的班级范围内,却总是第一名。
也许就是这小范围内日积月累的第一名,让我在学习中渐渐心浮气躁。虽然仍中规中矩,但眼界过于狭窄,只局限在班级里那点所谓的优等就止步不前沾沾自喜,以至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体系千疮百孔——甚至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情绪化严重,心情往往被别人的言行左右;做事没有章法没有计划,或者只有计划没有行动;自制力几乎为零,放纵自己偷懒耍小聪明,辜负老师的信任;任日子一天天过去却不想做任何改变;沉浸在别人的夸赞中,宁愿无边无际地幻想自己在名校中呼风唤雨虚度自习课,也不肯用这大把的时间面对数学难题;不露声色地伪装,叫嚣着压力好大好大的同时还在偷偷看课外书,仿佛没考好真的是因为外界施加了太多压力而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力;甚至在考试后还为自己没有好好复习也考了个不错的成绩、没有考到太多自己的知识盲点的“好运气”而暗自窃喜;一次所谓的班级第一,就可以掩盖考前考后至少半个月的心不在焉……后来我把这种种恶劣行径都归结为备考时期的畸形心态。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只喊一些冠冕堂皇的口号却不愿意真正坐在板凳上吃苦忍受寂寞的煎熬。
自己把自己抬得越高,摔下来的时候伤就会越重越难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