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 学会安心(3)

不生气的艺术 作者:任惜语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涵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了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更多的时候,知足常乐是融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知足常乐,是一种人性的本真,在孩童时代,我们会为拥有自己梦想得到的东西而喜上眉梢,笑逐颜开,烙下一串串深刻的记忆;今日重温,也许会忍俊不禁,无论行至何方,所处何位,知足常乐永远都是情真意切的延续。

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就会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面对现实,我们看到不少铤而走险而落得身败名裂的人,他们正是因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看到这些人的犯罪事实,很多人都会由衷感叹说:“要是他早一点收手,大概也不会走到这一步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感叹所流露的,正是“知足”的思想啊!问题是,一旦受贪欲支配,又哪里会知足,哪里会收得住手呢?所以,“知足”不是没有追求;“知足常乐”更不是平庸的表现。相反,倒是很难修炼成的德行,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物欲诱惑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的时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