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 参禅的法门(3)

不生气的艺术 作者:任惜语


一天,老禅师正在讲禅。禅师对这本禅书颇有心得,讲得让人入迷,听众对其佩服不已,举目称赞。

正在此时,一个小僧人走上前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虔诚地问禅师道:“请问师父这本经书为什么叫做《圆觉》呢?”

禅师一听,觉得此弟子聪慧过人,就笑着说:“圆,即圆中有漏,它将一切烦恼都包容在内了;觉,就是觉尽无余,让天下人都能受到感化,得以解脱。将有限的烦恼圆融,无尽的众生都能觉悟,为此被称为《圆觉》。”

小僧人并没有满意禅师的回答,于是便说:“如果能超脱人间的境界,没有一切的烦恼阻碍,一切都是空无的,还有什么可圆觉的呢?”语出,众人都很吃惊,为此,小僧人的这句话被传为佳话。

不久,这个小僧人便修成禅师,被称为慧贤禅师。于是他离开寺院,四处云游,以求得更高的佛法境界。然而,他总是心有所求,总是不能开悟,总是觉得人间和生命是相对的,并不能达到有空有无的无相。

有一天,慧贤禅师来到四川的梁山寺,住持缘观禅师正在讲法,说的正是“无相”的事情。

于是,慧贤禅师走上前去,问道:“请问大师,如何才是无相道场呢?”

缘观禅师沉默了一会,然后指了指墙上的观世音菩萨像说道:“这幅挂像是吴道子亲笔手绘,禅师以为如何呢?”

慧贤禅师仔细认真地看着,揣摩着吴道子的手法,分析其中的构图,以便作出赏析。正当他要开口说出自己内心想法的时候,缘观禅师打断了他的思考,大声地说道:“这些都是有相的,究竟什么才是无相呢?”

慧贤禅师一下顿悟,以前的种种执著全都放下了,心中的烦恼也一下被无相卷走了。此时,慧贤禅师想到一个偈子:

无去无来亦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