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 参禅的法门(2)

不生气的艺术 作者:任惜语


所以,机缘已到,就能见性成佛,即心即佛。

但是,当我们面对这个现实的社会时,如何才能摆脱这么多的烦恼和困扰呢?做事则烦,不做亦烦;有钱痛苦,没钱亦痛苦;有地位痛苦,没地位亦痛苦;有爱情痛苦,没爱情亦痛苦;有事业痛苦,没事业亦痛苦。人生一世,究竟在追求什么?为何而活?

这皆因心境所生。正所谓:“风月无今古,情怀各相异。”风和月永远是那个风和月,由于心境不同,所产生的感觉也就大异其趣。

要想解决烦恼还需烦恼中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果离开了这个世间,要求觉悟,是悟不到的。只有在世间的各种烦恼的因缘里面去探究它,在各种爱嗔及不爱不嗔的活动中去体会它,才会觉悟。当然,既不悟空,又不着相,便能见本性。

正如六祖禅师的《无相颂》所讲,学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也可以婚娶,繁衍后代,延续家族香火;也可以耕种生产,福利百姓。当然,也可以选择出家修行的方式。总之,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众生都可以持有佛法。

在家修行,首先要做到“行直”、“心平”。

“行直”就是时时处处要心胸坦荡,没有狭隘之心。

“心平”也就是时时刻刻要内心平坦,没有任何的贪婪。悟透这一点也就找到了佛法的门径。如果能做到,就可以实践佛法了。

但是,理解并不难,做起来并不易。学佛修行的人,要努力去做。对于父母要尽孝,要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对于长辈、晚辈要给予他们尽可能的帮助;为人处世,要懂得道义谦让,和睦相处;与人交流,逆耳忠言要听得进去;日常所做,要有益众生。所以,佛法说:“想要求佛,先要学会做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