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要参加农业生产实践;要掌握游泳的本领,就要敢于“中流击水”;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就必须反复进行实践。认识是在变革的实践中产生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分辛苦一分才”;“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都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真理就位于一口水井的底部,只有亲自下到水井的底部,才能品尝到甘甜可口的滋味。
一个北方人生活在长白山下,另一个南方人生活在黄山附近。相距5000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
南方人和北方人都穷困潦倒,也都仇视穷困潦倒。他们不得不外出谋生,一个向北,另一个向南,就在山海关的一辆车上等着发车,两人唠得挺投机。
都是穷困,都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穷。穷是被瞧不起的,于是一个对另一个说:“我们长白山,富裕得很哪,别说关东三宝,就是细辛、五味子之类的药材,漫山遍野都是,足够养活那一方黎民百姓。”
另一个也不甘受贬:“我们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别说风景了,单是灵芝、黄山茶,只要盯上了,吃穿不尽。”
说者都无心,听者都有意。
南方人乘车去了北方。嗬,长白山名不虚传。单那细辛,在南方上哪找去!南方有什么好的!光秃秃的石粒子,崩星几株病松树。赚钱,得去当挑夫,步步上坎,压死了、晒死了!看人家,这儿凉丝丝的多带劲!细辛这玩意儿抠着栽怎么样?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