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红楼梦》,评论派认作小说作品,考证派认作历史资料,索隐派认作秘史谜语。所以人们说红学有三大派。
以小说文本为本从文学、艺术、思想、文化、百科知识、社会生活、人生感悟等角度进行研究和鉴赏的红学统属于广义评论派。那种单纯对小说思想和艺术进行理论解析的红学则是狭义评论派。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1904年)是现代评论派的开山之作。关于这一派的学术旨趣,红学会总舵主张庆善如是说: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讲人生、讲爱情、讲情感的书,我们的红学研究,只能以一种文学的眼光和文学研究的方法,去挖掘《红楼梦》深邃的思想艺术内涵,而不能用索隐的方法把《红楼梦》变成清宫秘史或是别的什么秘史。学术就是学术,不能娱乐化,更不能戏说。”(《话说红楼梦中人》,崇文书局2006年)
狭义评论派从属于近现代学院学术体系,或称理论红学,理论性、封闭性较强,可读性、普及性较弱。他们受西方学院派影响较大,多采用西方哲学和文艺学的理论和方法,不免陷入洋八股。在此建议评论派不妨回到早期评点派中去寻求新的突破。
谈到评点派,大家首先都会想到脂砚斋。其实早在脂砚斋之前,红学评点已经硕果累累。
今存最早的评点本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王德化东观阁本《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此后评点派大兴,几成燎原之势,在19世纪蔚为壮观。其中王希廉(字雪香,号护花主人)《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1832年双清仙馆刊本)、姚燮(号大某山民)加评《增评补图石头记》、张新之(号太平闲人)《妙复轩评石头记》(作于1828—1849年,孙桐生1881年卧云山馆刊本),曾被合编为《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1884年同文书局石印本),号称“三家评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巨。
其他比较重要的评本有刘履芬手批本,蒙古族哈斯宝编译重评蒙语简本《新译红楼梦》,涂瀛(读花人)《红楼梦论赞》,诸联(明斋主人)《红楼评梦》,蔡家琬(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洪秋藩《红楼梦抉隐》等。
评点派中,以陈其泰《桐花凤阁评红楼梦》为集大成之作。但它迟至1984年才面世,其真伪有待考证。
作批注乃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主要治学方式,如经学里有《十三经注疏》,史学里有《史记》三家注,子学里有《庄子集解》。到文学里就有评点,如金圣叹评《水浒传》等“六才子书”、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李卓吾评《西游记》、张竹坡评《金瓶梅》即是其中佼佼者。至今周汝昌、蔡义江等学者仍偏爱作评点。
总之,评点派堪称旧红学中的欣赏派,他们运用中国古典文论的参悟法,大体坚持了文学本位,是典型中国特色的文艺学形态,很值得评论派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