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枚卫星建造时(1)

只是历史已清零 作者:徐迅雷


时光穿越了整整50年。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由苏联成功发射。50年后的今天,苏联太空计划创始人之一、当年曾担任苏联航天泰斗科罗廖夫第一助手的切尔托克,对美联社记者披露了当年苏联科学家开启太空时代不为人知的秘密:人类首枚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并非出于缜密的战略规划,而是缘于一项毫不相干的计划——当时苏联迫切希望研制一枚火箭,能够带上氢弹打击美国。(2007年10月1日《参考消息》)

报道说,在50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射“并非出于显示共产主义优越性的缜密战略规划”,相反,这枚人造卫星是一位科学家为实现梦想而孤注一掷的产物;他带领一批研究人员制造了火箭和卫星,“说服满腹疑虑的苏联政府”,从而开启了“太空时代”。也就是说,人造卫星其实只是一个“副产品”,人类首枚地球卫星建造时,人家那时根本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发射卫星本身。

人类有许多有意思的“副产品”,可口可乐是一位药剂师在地窖中调制糖浆的副产品,纸尿裤和微波炉是航天科技的副产品,互联网是上世纪“冷战”年代美国国防部“资源共享电脑系统”防止瘫痪而改变传输方式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反而有持续的生命力。在今天,我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微波炉是家庭的普通用具,纸尿布纸尿裤是婴儿的必需品,可口可乐估计永远不会在这个世界消失,而如果没有卫星通讯,简直就是让现代人回到原始人状态了。

冷战时代的苏联官方与军方,都没有意识到挂在天空中的卫星有什么用。它又不能转到美国上空掉下去把五角大楼砸一窟窿。现年95岁高龄的切尔托克回忆说:“关键原因是冷战氛围和我们与美国的竞赛。我们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军用导弹。”冷战时期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的竞赛,核心都是围绕着“军用”展开的,能飞几千公里远的火箭带上氢弹,威力和威慑力才是巨大的。

然而,有一位科学家却总是梦想着把一颗圆圆的人造“玩意”弄到太空中,围着地球转啊转,从地球看上去就像一颗星星。这位科学家就是科罗廖夫。日前,在美国布朗大学,赫鲁晓夫之子谢尔盖也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回忆了他爹爹与人造卫星的往事。谢尔盖曾跟随着赫鲁晓夫访问了科罗廖夫的办公室,赫鲁晓夫看见洲际弹道导弹模型后,“深感震惊”;准备离开时,科罗廖夫请赫鲁晓夫稍留片刻,向他展示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就是这个可以“像一个小月亮一样绕着地球转”的东西。在获得“不会影响到洲际导弹项目”的肯定回答之后,赫鲁晓夫才予以点头认可。在那个时代,作为真正有远见的科学家,科罗廖夫其实很聪明,他利用了官方的冷战思维,说“美国已准备在1958年发射卫星”,从而“抓住机遇”获得首肯,不管克里姆林宫情愿还是不那么情愿。但军方领导人还是希望把导弹用于“氢弹计划”,他们认为卫星没什么价值,大抵是给已经有这么多星星的天空增添一颗星星而已,科罗廖夫只是在“异想天开”。

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有专门一节讲“科罗廖夫与火箭技术”;当科罗廖夫最初给他们看火箭时,赫鲁晓夫有个很妙的比喻:“我们觉得它简直像一根巨型的雪茄烟状的管子,我们不相信它会飞。”然而,科罗廖夫和他的团队所研制的火箭实在厉害的,1957年8月21日,他们试射成功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他们研制的火箭推力巨大,有着7级助推器,顺便搭载那枚小小的卫星,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到了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被它送入了轨道。第一次将人造卫星送上天,尽管只是洲际导弹发射中“搭便车”的实验而已,可真是没有“搭错车”。这枚卫星的重量,只有区区83.5公斤,密封的铝壳内装着一只化学电池、一只温度计、一台双频率小型发报机,非常简陋;它不到3个月制造完成的,在轨道上也只运行了短短3个月。更有意思的是,最初工程师们还没有意识到从这颗卫星上发回的信号的重要性,切尔托克回忆说:“我们当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是怎样的创举。”可是,人类航天的新纪元,从此开始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