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警惕,职场倦怠就在你身边!
陷入倦怠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倦怠而不自知什么样的人最容易陷入职场倦怠?
我曾看到这样一组统计数据,2011年公务员考试报名有效人数为120万,通过考试的人数是65.15万人。而当年提供的职位只有9763个,相当于120个人里面,只有不到一个人能够通过独木桥,顺利走上公务员的岗位。
这么巨大的竞争背后显示出这样一个思路:大家都觉得公务员是个不错的职业,所以才会挤破头往里钻。按理说,经历了巨大的考验,最终获得成功,这种成就感应该能够支持一个人对这份工作保持较长的激情,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我的咨询者中,公务员不占少数,其中王先生的经历很有代表性。王先生是2007年考上公务员的,去年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我进行心理咨询。工作3年来,用他的话说,就是“整个人的状态都完全不同了!”
4年前刚到单位的时候,他热情高涨,表现十分突出。领导、同事有什么事情,他总是积极帮忙。办公室里的脏活累活都是他干,出差卖苦力的事情,也总是他主动承担。因为做事勤快,工作能力也强,他很快受到了领导的赏识。
但是他的表现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很多同事觉得王先生在挣表现,对自己构成了威胁,甚至私底下有人说他和某女领导关系不正常,所以才能那么快受到重视。流言期间恰逢单位换届选举,有个中层岗位本来对他来说是十拿九稳的,结果因为这个事情不了了之。王先生气不过,找来传谣言的人对质,虽然还了清白,但他发现从此之后,自己却越来越受到孤立。
再往后,所有与晋升有关的事情都与他绝缘。原因很简单——群众关系都搞不好,怎么让你做领导。
屡次打击让他心灰意冷,再也没了当初的激情。现在做什么事情他都是无精打采的,每天得过且过。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学在各自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王先生甚至一度萌生了放弃工作、辞职经商的念头。显然,他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职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二是由负面评价引发的自我认同度降低,缺乏成就感。
很多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会陷入职场倦怠?
可能还有不少人觉得,那些越多人争抢、职业评价越好的职位,职场倦怠度一定越低,相反,那些工作环境较差、待遇平平的岗位,职场倦怠度一定很高。
王先生的案例明显就证明了这个观点是错的。事实上,根据我们的调查,备受追捧的公务员其实在众多易倦怠职业人群中排名第一,其次是事业单位职员,再次是公司白领,而很多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其职场倦怠度反而不高。看起来,职场倦怠度与职业的关系较大,具体到每一个人,又不尽相同。虽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经历一个职业倦怠期,但这就跟双重或者多重人格一样,每个人都有,表现出来的程度则各有不同。
职业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一个人是否容易进入职业倦怠期,倦怠期的持续时间以及程度,跟下面几个因素有很大关系:
这些因素对应的倦怠概率分别如下表所示:
在众多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中,有些因素是无法改变或者很难改变的。例如性别、学历、工作地域等,而工作年限和职务也是需要时间的累积的。那么,从自身原因出发,寻找解决职业倦怠的突破口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本书会把突破倦怠的核心集中于性格(情绪的改变、自我梳理减压),以及工作行业及状态(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自我形象的重新塑造)这样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