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别人完美等同于耍流氓
夏日,某男子乘公共汽车,见前面一体形肥胖者汗流浃背,宽松的裤子揳进屁股缝,心头顿觉如鲠在喉,老大不舒服。他试图提醒胖子,又担心招来对方责骂,心头一直憋着,越憋越难受,终于忍不住伸出手去将胖子的裤子拉了出来,对方猛转过身来,大叫流氓……
这是某个脱口秀节目里的情节,我发现该男子简直就是要求别人完美的典型,当然被人骂为流氓。要求别人完美的人不一定是完美主义者,只是对他人提出更高的标准或让对方依照自己的标准行事罢了。要求别人完美的“流氓”表现,常见如下几种。
表现一:愤青式
他们不是公众人物,却要求公众人物尽善尽美,对政府行为和老板(上司)的决策吹毛求疵,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稍不符合心意,便口诛笔伐;他们想方设法地从狗仔队那里获取花边新闻,用尽可能贬损的词汇攻击明星,或跟在别人后面瞎起哄;在工作中,他们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脚踏实地地工作,却对工作积极分子冷言冷语、百般挑剔,甚至暗中使坏。
表现二:假想型
本小节前面讲到的男子就属于此类,办公室内也很容易发现这样的案例。比如,有人患有洁癖,对同事哪怕一丁点的不卫生举动也耿耿于怀,却不直接提出来,通过暗示等手段假想对方能符合自己的标准。而遇到同事有穿着举止方面的问题,便含沙射影以便让对方引起注意及时纠正,对方往往并不理会,他们要么自我作践,要么假想对方会遇到尴尬,从而压力倍增。工作狂的人对工作懒散的同事心生厌恶,对方稍有偷懒则怀恨在心,时时刻刻假想自己要是他的上司非处罚不可,整天难以释怀。
表现三:吝啬鬼
他们并非舍不得钱财,给人的表现却属于吝啬鬼。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朋友,收入颇丰,吃穿用度也比较大方。一日,他对我讲述了他的苦恼:我家小孩真不知节约,就说吃西瓜吧,就和她妈妈一样,只吃中间部分,留下很多红瓜瓤就扔进果盘里。我实在觉着可惜,常常捡起来再吃一次方才扔进垃圾桶。不了解他的人,肯定以为他是一位吝啬鬼,其实他在待物这方面具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久而久之形成强迫型人格,对别人不能遵守自己的底线而心怀焦虑、烦躁不安。表现在工作上,他往往会对不守时的人耿耿于怀,对浪费纸张的人四处抱怨,对稍微耍小心眼、偷懒的人多方中伤,总是眼睛里揉不得一点沙子。
表现四:啰唆婆
要求别人完美的人担心第三方人不在意,又害怕第三方人太在意,很难果断决策。比如,对孩子的穿着打扮,他们会将箱子翻个底朝天,换来换去,总算穿好了,又觉得鞋子不配套,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孩子眼中父(母)既啰唆又麻烦。表现在工作中,对同事极不放心,总要反复叮嘱,有时难免亲自干预,让对方无所适从。
表现五:怀疑型
即便自身并不出色,也存在很多缺陷,但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很能干,其他人都不行,对他人百般怀疑、挑剔甚至仇视。对于年轻人,他们认为对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对资历差不多的人,他们觉得对方能力不济、不够用功,效果自然打折扣;对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满怀嫉妒和怨恨,尽量寻找缺点。他们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症,对共事的人广泛焦虑,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很多人甚至不屑与身边人为伍,自我封闭、自我沉沦。
针对以上表现,我们可以对症下药,以消除要求别人完美的“流氓”习气。
尝试前台表演,告别愤青
别总是站在观众席,寻找机会走到前台,让自己设身处地,成为他人关注焦点。让压力和不安感同身受,反思以前对别人的要求是否过分,达到消除挑剔、攻击公众人物的习惯的目的。有经验的教师,会不定期让上课故意起哄捣乱的学生到讲台为学生授课,让对方换位思考,戒除身上的缺点。注意:前台表演的难度不能太高,点到为止,将过程的重心放在反思上,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努力视而不见,消除假想
公交车的男子也好,洁癖症患者也罢,都因对方表现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而产生强迫症。首先要有一双观察他人优点的慧眼,尽量不要寻找对方的疏漏;即便看到了,也要努力做到视而不见,就事论事,避免想象和联想。自始至终坚持“他是他,我是我”的原则,而不要试图让对方的行为符合自己的标准。
自扫门前雪,表现大方
人与人是相互影响的,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产生示范效应,可以让对方慢慢收敛改正,而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他人浪费财物的行为,可以讲明危害,并不一定要表现自己的厌恶和怨恨;对勤俭节约的美德,一定努力坚持,对他人表现落落大方,渐渐消除强迫心理,释放焦虑和压力。
当机立断,远离啰唆
啰唆的人会招人讨厌,你可以对他人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必须中肯、果断。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到底哪种更好,应由大家来评判,而不是主观臆测。可以尝试主动亮明自己的观点,不必在意对方能否接受,如果对方没有按照你的建议去做,你大可不必再费口舌。啰唆的毛病很难根除,你可以准备一张记事贴,记下建议和干预的次数,从而强迫自己远离啰唆,减少忧虑和失望。
打消顾虑,信任和取信对方
三人行,必有我师。但你不一定就是那个老师,而对方可能就是老师,要充分相信对方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做;即便错了,也认真地分析原因,而不是将对方一棍子打死。信任对方,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消除了信任的隔膜,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你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弱,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就会慢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