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反守为攻却酒,智在后发制人
反守为攻,意即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以此切人,反守为攻,使对方无法争辩,从而却酒。刘某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进入高潮时,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谈,请三位上座的来宾一起一人“吹”一瓶。面对“酒仙”言辞上的咄咄逼人,三位来宾中的一人站起来说:“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不是孔子的话?”“酒仙”随即答:“是的。”来宾见其已入“圈套”,便说:“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议要我们三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三位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样?”这突如其来的一击,逼得“酒仙”束手无策,无言以对,只得解除“酒令”。
此番却酒,妙就妙在某来宾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然后抓住“酒仙”言辞中的切入点提出问题,悄悄布下“圈套”,诱使其说出(或同意)与自己相似的观点,请君入瓮,随即收拢“圈套”,以“诺”攻“诺”,反戈一击,达到制胜却酒的目的。
4.突出事实却酒,智在申明情况
事实胜于雄辩,无懈可击。拒酒时若能突出事实,申明实际情况,再配上得体的语言,能令劝酒者也无可奈何。A君参加一个生日宴会,B君好久未和A君相逢,提出要和A君痛饮三杯。A君说:“你的厚意我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适,正在吃药,好久滴酒不沾,只好请你多关照。好在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此言一出,宾客们都纷纷赞许,B君也只好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