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求
“知识与技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一评价内容重在提升智能。“知识与技能”易分解,易表象化,因此,个体的“双基”学习水平程度便于量化评价。传统教学评价通常通过对“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分解和目标分类,建立双向细目表,再通过某种测量方式完成对学生“双基”的水平评价。新课程学生评价也关注学生知识的认知和技能的训练,同时更强调学生对“双基”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运用,形成个体意义上的认知结构。
①基础知识的评价
基础知识包括事实、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对于基础知识的评价,传统评价习惯于把这些内容分类为“识记”“理解”“应用”和“分析”等评价目标。而新课程评价则认为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的,离开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会有知识产生。知识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不同情境中需要被重新建构。所以新课程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经验的感受,努力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建构。
②基本技能的评价
技能是在应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方式,按其性质和特点分,有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前者如在头脑中形成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迁移等智力,后者是在活动中所形成的书写、打字、弹琴、驾驶等实际本领。对两类基本技能的评价,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基本技能评价的重点是:
a.强调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评价。如关注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积累素材的习惯;重视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
b.注重学生获取知识、主动学习能力的评价。如具有在特定的活动中获得经验的能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科学有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等。
c.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如具有实事求是,对事物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假设和结论的能力;具有对假设、猜想进行实验实证的能力等。
d.强调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的评价。如具有倾听、表达与交流,与人进行沟通、合作、发展的意识;能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与他人共同承担任务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