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权威的标准:孩子“信”、“服”的顾问(7)

优秀父母都一样 作者:曲韵


规则的制定应是以有利于父母和孩子为目的,而不是管理和限制。规则一起制定,每个人的感受和想法都能照顾到。因为是孩子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因此他会主动遵守。规则对全家每个人都有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守各自的规则,非常公平。反之,如果父母制定规则时一言堂,靠“我是你老子”的天生地位和权势,而且只给孩子下命令,不给解释,没有例外,孩子只能被动地遵守,反抗就要受到惩罚,即便有充足的理由也不敢说、不能说。这样的规则与管束既不平等又不公正,孩子怎么能心服口服?

规则的设定要有建设性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小时候在德国受教育,她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说:他们总在告诉我,作为一个可能继承王位的人,不应该这样,不允许那样。那么请问,有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样做?我需要做些什么?

案例

有一次,我们全家去外地玩,住在一位朋友家。我们到朋友家时,他10岁的儿子不在家,到了晚上才回来。一进门,看见家里来了这么多人,孩子很兴奋。他首先走进我们住的房间,大约是好奇这个房间变成什么样了。刚进去,就听见爸爸喊:“不要进客人的房间,没礼貌。”于是他从房间出来,到了客厅,一眼就看见了我们带来的摆在桌上的东西,他走过去刚要翻看,妈妈说:“不要乱动客人的东西。”他转了转头,看了看我们三个客人,为了对我女儿表示友好,就去搬了一个大型玩具出来给她看。显然,这套玩具太大,与时间、地点都不适宜,这时奶奶说:“你现在弄这个干什么?放回去!不要玩。”这时孩子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站在客厅中央,无聊地把手伸向鼻子,此时,爸爸、妈妈和奶奶三个人同时说:“不要挖鼻孔!”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他没经过、没见过的。带着一个小生命对世界的好奇,他积极地、勇敢地探索着、尝试着。此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有经历、有见识的父母是应该扶持他、教导他,还是冷眼旁观,用一个个“不许”、“不要”来打击他、压制他?我认为,父母应该用建设性的语言扶持、教导孩子。

其实做到“用建设性的语言”并不难,只需时时留意,把“不要”变成“要”,把“不许”变成“也许”,而且提供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案越多越好,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和分辨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